央行貨幣超發是在剝奪百姓的財富

「央行超發貨幣是在剝奪百姓財富」,這無疑是近期網路世界公眾參與度最高的嚴肅議題之一。用老百姓的話說,「超量發行貨幣,使錢越來越不值錢了」。一張觸目驚心的圖,預示了生活在全球最大「印鈔機」之下的人們的生活。 

全球貨幣的氾濫,已到了十分嚴重的地步。而在這股貨幣超發洪流中,中國也已成長為流動性「巨人」。我們在指責美國印鈔全球買單,抨擊日本威廉亚洲官网 的寬鬆政策,卻惟獨沒有看到我們自己在超發貨幣。

2009年以來,中國央行的貨幣供應量卻先後超過日本、美國、歐元區,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印鈔機」。有數據顯示,僅2012年,全球新增貨幣供應量超26萬億元人民幣,中國佔近一半。

觀察人士評估發現,根據央行超發貨幣量,在均衡人均收入差異後,中國的經濟貨幣化程度已高居全球前列。

從各國對比看,截至2012年末,中國M2餘額達到人民幣97.42萬億元,居世界第一,是美國的1.5倍,比整個歐元區的貨幣供應量(約75.25萬億元人民幣)多出不只一個英國全年的供應量。

然而,4年前的2008年,中國的M2餘額更是排不上全球前三,落後日本、美國,可見近幾年中國貨幣存量增長之快。

當然,央行大量的超發貨幣並沒有回流到公眾手中,而僅僅是將貨幣超發作為了剝奪百姓的財富的手段。從這個角度上看,央行巨量的新增貨幣,與美國、歐洲乃至於日本量化寬鬆主動尋求的流動性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中國央行已經在寬鬆的陷阱中無法自拔,貨幣超發成了作繭自縛的一場殘酷的遊戲。

由於央行貨幣超發,這必然造成流動性溢出而對民生造成兩大衝擊:

一是剝奪百姓的財富。這幾年百姓一邊貨幣收入增長,而另一邊卻感覺到購買的東西越來越少,貨幣工資的購買力越來越低。特別是隨著貧富差距拉大,低收入者和收入增長緩慢的居民生活更顯困難,貨幣超發其實是無形中剝奪百姓的收入,是他們生活愈來愈困難、壓力越來越大的重要原因。

二是衝擊房價和物價。這幾年房價直上雲霄,買不起房、不能安居不但成為民生問題,而且成為國內經濟和政治問題,然而,屢次調控卻不能見效,不能勒住房價這匹野馬,根源也在於貨幣嚴重超發。同時,與百姓生活密切相關肉類、蔬菜直線上漲,通脹成為頑症久治不癒,給百姓生活帶來巨大經濟負擔和壓力。

這樣的惡性循環背後,意味著中國的經濟是有很大的隱患的——通脹預期的不斷加劇、房地產市場的難以調控以及泡沫經濟之下中國難以掩飾的債務危機,這些都是央行「印鈔機」轟鳴帶來的不良後果。而百姓人均收入低下導致的消費不足,又使得構建在貨幣超發之上的泡沫經濟對於金融危機的抵禦和消化能力非常之弱。

儘管如此,作為央行掌門人的周小川對貨幣超發以及產生的影響予以否定。2012年10月,他在《金融研究》雜誌撰文強調中國不存在貨幣「超發」,並認為,從貨幣投放數量看,每年按照經濟增長對貨幣供應的需求,基本上按照預先設計的、相對穩定的速度投放基礎貨幣,最終做到了基本上沒有多印、多投放票子,避免了出現大幅度的通貨膨脹。

但周小川的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此受到業界的廣泛質疑。一般說來,只要有通貨膨脹,就說明貨幣有超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貨幣超發,是或多或少的問題,中國通貨膨脹高,貨幣超發就多,中國的貨幣發行機制注定貨幣超發。一個國家的央行行長是不可能不知道什麼叫貨幣超發的,之所以這樣說是為自己開脫責任。

長久以來,中國超速的的經濟增長模式,使得大量的非必要產能在國內淤積。一旦告別了投資拉動的巨量採購和競爭性貶值刺激下的出口保障,僅靠國內可憐的一點點內需,根本無法消化龐大而嚴重傾斜於生產資料而非消費品的產能。而如果央行一旦停止印鈔,很快就會從通脹跌入通縮的陷阱中。

這的確是一對矛盾。不過,央行會停下「印鈔機」嗎?答案顯然是非常模糊的。但央行印鈔佔用的是國家資源,剝奪的是百姓的財富。一個淺顯的道理是,再高的存貸款利息也趕不上貨幣的超發,趕不上貨幣貶值的速度。在這樣的情況下,百姓不買房,不投資,還能幹什麼?錢留在百姓手裡只會越來越不值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邱林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