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美齡屢拒會見丘吉爾 為禮儀和尊嚴
當宋美齡風靡美國受到熱烈歡迎時,英國也向宋美齡發出了邀請。英國外相艾登向顧維鈞保證,一定用最莊重堂皇的儀式來接待宋美齡。
拒絕英國的訪問邀請
一向矜持的英國紳士為何也仿照美國人做起了宋美齡的發燒友?
這有其緣由。時至1943年,英國政府對於繼續縱容日本為所欲為將產生什麼樣的後果,開始清醒起來。他們已經認識到,即使單純從英國的利害關係考慮,其惡果也是不容忽視的。丘吉爾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就致電羅斯福,表示「中國如果崩潰,將大大增加英美共同的危機」。
英王力邀宋美齡赴英國做國事訪問,正是英國政府希望與盟邦中國加強友誼關係的一種姿態和行動。宋美齡應羅斯福總統邀請訪問美國,美國政府已給了宋美齡非常隆重的接待,而她在各處的演講更是受到空前熱烈的歡迎。在這種情況下,英國政府認為,不論是從中國在同盟國中的地位這一角度考慮,還是從宋美齡在中國的地位來看,宋美齡出訪英國,必將有助於增強中國與英國政府和英國人民的友好關係。
但是宋美齡對於是否訪英,卻遲遲未作決定。因為宋美齡雖然喜歡英國文學,但對於日本侵華以來英國的表現一直感到失望,所以對英國人沒有信心。
經過幾番考慮之後,宋美齡最後以身體不適為由,婉言拒絕了英國的邀請。
拒絕與丘吉爾在華盛頓會晤
同年5月,丘吉爾訪問華盛頓,並且帶來了100多位重要將領及官員,其中包括在印度的陸海空軍司令長官,這是從來沒有過的規模。宋美齡立即告知蔣介石這一消息。
蔣介石主張會見丘吉爾,對宋美齡說:「丘吉爾即到華府,如能與英相見面,則於公於私均有益。此正吾人政治家應有之風度,不必計較其個人過去之態度,更不必心存意氣,但亦必須不失吾人之榮譽與立場。此事或可由顧維鈞與哈里法克斯先行接洽,而後由羅斯福總統為之介紹。如與文兄出席會議時,請預商文兄,應請其代表發言,而吾愛竭力協助之,如其言有遺漏之處,則再由吾愛代其補充說明之可也。」
遵照蔣介石夫婦的指示,顧維鈞大使開始積極活動,以安排丘吉爾與宋美齡會面。
事實上,顧維鈞自從聽到丘吉爾到美的消息後,就認為二人會見是個好主意,對中、英關係能有重大影響。
與宋美齡同行的孔令偉認為:「蔣夫人是一位女士,丘吉爾前來拜訪比較合適。」
5月15日,顧維鈞找到哈里法克斯說,丘吉爾與宋美齡有極好的見面機會。
丘吉爾儘管行程緊張,可是他也希望能與宋美齡談談,這對於英、中合作和遠東局勢沒有壞處。
於是就由羅斯福出面,特意安排宋美齡與丘吉爾會晤,以圖緩解兩國的緊張關係。羅斯福請宋美齡在5月23日去白宮參加午宴。可是,宋美齡接到羅斯福夫人的電話邀請後,以身體「不適遠行」為由拒絕。羅斯福自然明白其中的奧妙,這只不過是託詞,但他認為不必過分拘泥於禮節。因此,又建議改在5月26日,以便宋美齡能「不誤醫生約定打針的時間」。宋美齡並不理會羅斯福總統的安排,拒絕赴華盛頓(當時宋在紐約)會見丘吉爾。
在這件事情上,宋子文也曾勸其妹妹以大局為重,並為其妹妹安排了與丘吉爾會晤的時間,但還是被宋美齡拒絕了。在這種情況下,顧維鈞、宋子文認為她更應該去華盛頓,當羅斯福總統有意在微妙的局勢中提供解決辦法的時候,謝絕邀請是很不禮貌的。
可是孔令偉還是堅持:「作為婦女,應由丘吉爾來拜會,現在中國對日戰爭不很順利,蔣夫人不應該顯得過分遷就,不然的話,他們會爬到你頭上的。因此,蔣夫人一定要比以往更堅定,保持尊嚴。」
宋美齡再次拒絕了邀請。對於這件事,她在見到顧維鈞時作瞭解釋:「丘吉爾目中無人,一定要我去華盛頓見他,我謝絕了。因為在國際關係中和個人關係中,禮儀和尊嚴都至關重要,必不可少。無論如何我在政治上沒有外交部長之類的職務,所以有條件表現堅決一些。」結果,宋美齡因為「尊嚴」未到華盛頓,丘吉爾因為「事太忙」不能到紐約,雙方終未能見面。兩人直到參加開羅會議才第一次相見。
顧維鈞分析宋美齡不接受訪英邀請與不願意去華盛頓會晤丘吉爾,可能是因為「婦女往往比較主觀,或許蔣夫人在這件事上又比較感情用事」。顧維鈞很為這件事惋惜。他認為:「英王邀請她做國事訪問,肯定是一種表示深切友誼的姿態。這是給中國的榮譽,很少給別的國家。」
宋美齡的做法卻有其道理。如前所述,英國戰時在遠東的表現的確令人失望,一直是一種老牌殖民主義者的心態與架勢,即使在成為盟國後亦無多大改觀。
但是宋美齡拒絕在華盛頓會見丘吉爾,拒絕去英國,傷了英國人的面子。克里浦斯爵士認為這「非常不幸……恐怕即使蔣夫人現在要來英國,英王、英後和首相也不歡迎了」。
1943年7、8月間,為修復中、英關係,宋子文訪問倫敦。當時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外交部常務次官賈德干都沒有到火車站迎接,這種輕慢中國的一種姿態,也許是一種報復表示。英國政府的如此反應,倒證明了宋美齡當初決策的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