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勞動力正在枯竭?

中國國家統計局上週五公布,2012年中國15-59歲勞動年齡人口為93,727萬人。該數字雖然很大,但與2011年相比減少了345萬人。此外,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佔總人口的比重為69.2%,相比2011年下降了0.6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表示:「2012年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相當長時期以來第一次出現了絕對下降,我們確實要高度重視這個事情。」

我們當然應該如此。外界廣泛關注的中國人口統計學家蔡昉認為,中國勞動人口實際上在2010年就已經見頂了,他很可能說得沒錯。然而,無論是誰正確,國家統計局公布的這個消息凸顯出中國人口變化步伐加快。中國政府的官方人口學家們在2009年還曾表示,中國勞動人口將持續增長到2016年。

馬建堂說:「中國勞動人口的這樣一個變化,是不是意味著多少年來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人口紅利的消失,應該說有爭論。」顯然,他在設法從最好的一面來闡釋這個消息。事實上,很難看出所謂的人口紅利(勞動人口超常劇增)可以持續下去,尤其是因為他還預計,在2030年之前,中國勞動人口每年都將會逐步減少。

中國政府的技術官僚們需要擔心的不只是勞動人口的縮減。就在2008年年底,聯合國估計,中國政府公布的相關數據在稍作調整之後,表明中國總人口只會在2030年之後才開始下滑。這個日期已經過時了。現在,諸如劉明康等共產黨高級官員預計這個日期會在2020年左右到來,這意味著中國人口峰值無疑會在2030年之前出現。

對於一國經濟而言,人口增長放緩所造成的影響有好有壞(大多是不良影響),但一些觀察人士忽略的一點是,中國人口增長放緩趨勢的出現幾乎比所有人口學家僅在幾年前做出的預測都要快些。因此,中國人口變化的步伐意味著中國經濟調整很可能要比大多數分析家現在所認為的要更加痛苦。

或許人口下滑將會對城市化進程造成危害最大的經濟影響。中國人口從農村地區向城市地區歷時數十年之久的遷移正是李克強去年11月中旬宣布的「四個新的現代化」之一。即將成為中國國家總理的李克強目前正大力押注於城市化趨勢將會驅動中國未來20年的經濟增長。別忘了,中國政府在2011年曾宣布在未來20年內將每年建設20座城市。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表明,中國政府的城市建設計畫是可行的。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2年末中國城鎮人口比2011年末增加了2,103萬人,達到7.1182億人,佔中國總人口的比重為52.57%,相比2011年末上升了1.3個百分點。

即使這些數據是正確的(而且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懷疑國家統計局有關城市化進程的數據是否正確),但我們並不清楚中國政府官員在哪裡還能找到繼續推動農村向城市轉移這個城市化進程的人口。不僅中國人口的主要變化趨勢不利於他們,而且人們還日益擔憂農村地區的人口早已走光了。

 一些中國學者認為,農村地區35歲以下年齡組(所謂的「黃金年齡組」)的勞動力供應早已枯竭了。其他人對此並不認同,但即便那些認為農村地區還有一些勞動力儲備的人也承認,留下來的這些農村勞動力沒有多少人想遷移到城市地區,因為他們在城市裡的生活狀況可能會非常糟糕,而且工資報酬很低。而在農村勞動力中的中年人群也沒有多少人想離開家鄉。

我親身瞭解到這些趨勢。在我父親的家鄉——靠近長江的江蘇省某沿海村莊,你可以看到有許多兒童和老年婦女,但沒有多少勞動年齡的成年人。那些離家前往附近上海及中國其他大城市的人早已走光了。我的家鄉表明城市化進程已成強弩之末。

中國政府可以建造許多城鎮地區,但中國早已擁有許多著名的「鬼城」。城市化進程是不可持續的,除非有人願意遷移到這些新建的城市中,而且更重要的是,願意在那些城市裡工作。只是因為城市化進程在過去曾為中國的經濟增長做出過貢獻,未必意味著城市化進程在未來的二十年裡將繼續以同樣的速度發展。城市化進程無疑將會繼續下去,但再也無法像過去30年那樣推動中國的經濟增長。

人口結構可能並不是命運,但會對中國的經濟增長造成巨大的阻礙。如果中國政府的領導層要想獲得成功的話,那麼他們將不得不在人口趨勢不利而非有利的情況下獲得成功。

不幸的是,他們甚至都沒有試圖扭轉中國不利的人口變化軌跡。雖然幾乎所有人都認為,中國政府應該放棄計畫生育政策(自1979年以來該政策抑制了中國人口的增長),但中國政府並沒有推出這樣做的重大舉措。是的,一些政府官員在談論放寬生育限制,但他們從來沒有設法實施必要的變革。然而,即便他們今天取消了計畫生育政策,未來數年內也不會感受到這對經濟造成的有利影響。

中國曾經擁有全世界最佳的人口結構,但很快會成為全世界人口結構最糟糕的國家或地區之一。人口下滑造成的經濟影響很可能會是非常嚴重而持久的,而且很快就會變得很明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章家敦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