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8年1月的南寧會議,毛澤東將矛頭直指周恩來的發難,推向高潮。不僅會上大張旗鼓,還在會議期間的私下談話中,藉助柯慶施的冒進文章,向周恩來當面進逼;措辭嚴厲,擺出一付準備與周恩來決一死戰的架勢,把周恩來嚇得趕緊檢討,以求自保。
冒進反冒進,其實並非什麼了不得的根本分歧,或者說無關乎大是大非。所以周恩來起先並沒有意識到問題有如此嚴重。把此事提到威脅周恩來辭職的高度,其實是毛澤東絕地反攻,拚死一戰。
毛澤東選擇的突破口,便是周恩來。
因此,打倒周恩來,可能意味得罪一大批。但爭取到周恩來,則意味著籠絡一大群。古人有言:將欲取之,必先與之。而毛澤東的靈活應用在於:必先與之,不如擊之。毛澤東的打擊周恩來,並非真要除之而後快,而是以擊為取,以痛擊而收到對方最終臣服的效果。毛澤東成功了。不管周恩來是否看出毛澤東的欲擒故縱,周恩來選擇了臣服,並且是毫無抵抗的順從。於是,周恩來的檢討通過,總理,還是總理。
毛澤東的冒險出擊,另有一個意外收穫,那就是各個擊破,依然有效,只消找到合適的突破口。周恩來遭批,劉少奇一聲不吭,只圖自保。毛澤東由此看出了對手的致命弱點:沒有膽量聯手對抗。因此,劉少奇在八大上痛批個人崇拜,其實是風聲大,雨點小,並不意味著毛澤東通向家天下的道路,就此被堵死,只是時機未到而已。
但毛澤東的出擊,也給自己帶來一個難題:既然不許批冒進,那麼應該如何個冒進,得做給大家看看。官僚集團不敢公開對抗,可是他們可以冷眼旁觀,觀看對經濟建設一竅不通的毛澤東出醜,期待毛澤東犯錯。批反冒進等於一言既出,接下去就得駟馬難追。毛澤東此醜不僅非出不可,而且唯有挺過這一關,才能繼續後面的較量。於是,就有了那場大躍進的瘋狂。
倘若說,五七年的鳴放,毛澤東的賭注是數百萬知識份子的命運;那麼接蹱而止的大躍進,毛澤東的賭注則是幾億人口的死活。
毛澤東輸了。大躍進造成的大飢荒,導致幾千萬人活活餓死。無論按照哪朝哪代哪國哪家的法律,毛澤東都死有餘辜。但這個卑怯的政黨,對毛澤東做出的處罰,不過是正式同意他退居二線而已。毛澤東順水推舟,讓出國家主席一職,以退為進,伺機反撲。至於他在廬山會議上的痛擊彭德懷,乃是殺雞儆猴。
剛上廬山時,毛澤東其實十分心虛,裝出一付若無其事的樣子,找人談話摸底。毛澤東完全知道,他所謂的鼓足幹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實際上是外行冒充內行的不懂裝懂,一味蠻幹。毛澤東此舉闖下大禍,出了巨醜,從而使總路線、大躍進、人民公社這所謂三面紅旗,成為共產黨有史以來的最大笑話。六億五千萬中國民眾,為毛澤東鬧出的這個笑話付出慘重代價。毛澤東起初的摸底,是想弄清楚,黨內員眾對他的不滿到底有多深,從而尋找如何過關的法子。
按照中國傳統的倫理觀念,彭德懷確實像個典型的清官,但是幾件事情得罪了毛澤東,毛澤東早就欲下手除之後快。此公一生正氣凜然,魯莽有加。抗戰時,不顧毛澤東坐觀虎鬥的心計權謀,毅然率眾向日軍開戰。韓戰爆發,黨內高層大都反對出兵,林彪不願出征,彭德懷卻傻乎乎地自告奮勇,擔當赴朝總司令,替毛澤東排憂解難,但是導致太子死亡。毛澤東大享艷福,把文工團當作流動後宮,彭德懷喝令解散。毛澤東熱衷人個崇拜,屬意於家天下,彭德懷提出刪除毛澤東思想。大躍進勞民傷財,把民眾尤其是農民折騰得慘不忍睹,黨內官僚或者明哲保身,或者敢怒不敢言,彭德懷拍案而起,「我為人民鼓與呼」,給毛澤東寫了萬言書。毛澤東沒想到心直口快的彭德懷竟然會那麼天真地送上門來,成為他轉移鬥爭大方向的絕妙靶子。這次會議本當清算毛澤東的禍國殃民,結果反過來,成了毛澤東擊退又一個反黨集團。
59年的廬山會議,毛澤東向黨大耍流氓,出言幾近潑婦。一會兒拿兒子死了說事,嚷嚷始作俑者,其無後乎?言下之意乃是:我唯一健全的兒子沒了,你們還想怎麼樣?一會兒又惡語相向,口口聲聲表示要上山打游擊,以此威脅對手:誰要是跟我較真,我就跟他拚命。最後,重拳出擊,將彭德懷、張聞天等敢言批評者打成反黨集團,從而淪為黨內賤民。
按說,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內袞袞諸公,也算是歷經風浪之輩。倘若他們能夠團結一致,能夠堅定不移地站在彭德懷一邊,他們完全有可能讓毛澤東不得不低頭。他們本來就在等著毛澤東犯錯,此刻不擊,更待何時?當初彭德懷提議在黨章中刪除毛澤東思想,這是他們全都同意,一致通過的。就利害關係而言,彼此也該是一損俱損,一榮俱榮,至少是唇亡齒寒。更不用說,此乃關係到國計民生,關係到幾億人口的生生死死,豈可兒戲?他們不是不知道彭德懷言之有理,不是不知道毛澤東蠻橫無理,但他們竟然寧可為虎作倀,助毛為虐,也不願意憑著良心良知,與彭德懷生死與共,不願將毛澤東斷然扔到被告席上。
從純粹的權爭角度來說,由此也可以看出毛澤東先前制服周恩來的高明。倘若周恩來此刻挺身而出,劉少奇也許不會退讓。六個政治局常委當中,除了朱德可能中立,其他兩位是相當務實的鄧小平(當時不在廬山上)陳雲,毋庸置疑不滿毛澤東的大躍進,會選擇站在劉少奇一邊。毛澤東在權力最高層裡,全然一個孤家寡人。59年的廬山會議,可說是體現集體領導、體現黨內民主的最佳時機,但被這些黨內官僚很不負責地錯過了,從而使八大通過的政治決議成了一紙空文。所謂反對個人崇拜,原來只是紙上談兵!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