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康涅狄格州新鎮桑迪胡克小學12月14日發生的槍擊案,二十歲的凶手亞當·蘭薩手持半自動步槍和手槍,闖進校園殺死二十八人。這次槍擊殺人案,與美國歷來的槍擊事件相比,雖然不是死亡人數最多的要一次,引起的震動卻超過以往任何一次,因為有二十名六到十一歲的兒童死亡,有的孩子身上連中十一槍。
槍擊事件以來,美國上下再一次響起嚴控槍支的呼聲。歐巴馬總統在白宮召開記者會,然後前往新鎮參加悼念集會。他說面對二十名兒童死亡,他作為一名父親,心都碎了。他表示將採取行動,阻止同類事件再度發生。紐約市長布隆伯格、許多國議員、知名人士,也都發出嚴控槍支的呼籲。據ABC電視網與《華盛頓郵報》的聯合民調,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改變了部分美國人對槍支管制的態度,現在有54%的民眾支持嚴管槍械,這是ABC電視網與《華盛頓郵報》近五年來在民調中首次錄得支持槍管的人數超過反對的人數。
以往每次發生槍擊案,嚴管槍械的呼聲就要從四面八方響起,但持續十天八天便銷聲匿跡。這一次持續的時間可能會稍長,但最終也有被人淡忘的一天。
與控槍的呼聲同時響起的還有反控槍的聲音。捍衛持槍自由人士高喊:槍不會殺人,是人殺人。
美國人已經登上月球,將來可以登上火星,甚至飛出太陽系,卻管控不了自己國家的槍支。自1776年美國建國先驅在在克萊辛頓打響獨立戰爭的第一槍,槍便成為美國文化根深蒂固的一部分。槍文化的內容包括自由、人權、對抗政府可能施行的暴政,和抵禦外敵入侵。與暴政、戰爭相比,槍擊案的死傷就無足輕重了。1791年通過的《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將國民有權「持有和攜帶槍支」寫入其中,2010年聯邦最高法院的一項裁決重申國民擁有槍支是《美國憲法》保障的權力。
美聯社近日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儘管發生如桑迪胡克小學這樣的槍擊殺戮事件,管控槍支仍然難上加難。首先,廢除《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擁槍條款的可能性幾乎等於零。第二,民眾對槍擊案的震驚過後,臨到討論槍支管控的時候就要陷入政治爭鬥。如今國會眾議院被維護持槍自由的共和黨把持,嚴控槍支的法案通過的可能性極小。
人們聽到控槍呼聲還必須看到那些在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後保持沉默國會議員,在正式討論控槍法案時他們就會發言反對。也有人即使在風口浪尖上也不甘保持沉默,共和黨籍國會眾議員葛默特接受福克斯電視記者採訪說:槍擊案後更應該放寬槍支管制,使人人可以持槍自衛。他又說:如果桑迪胡克小學校長身上有槍,就可以制止蘭薩行凶。
美國三億人口,擁有兩億八千萬支槍,每年銷售新槍四百三十萬支。據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統計,全國平均每年發生二十起嚴重槍擊案,每年死於槍擊人數高達八千人,總統、議員也不能倖免。槍擊案成為美國社會生活的常態,今後仍將不時發生。下一起槍擊事件,可能又有二十個、甚至更多的孩子死於搶下。
槍不會殺人,是人殺人。殺人者是蘭薩,不是他手上那支半自動步槍。而賦予蘭薩以持槍自由的是《美國憲法》第二修正案,和以捍衛持槍自由為己任的為數眾多的美國國民,以及代表他們的國會議員。
原標題:槍不會殺人,是人殺人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