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繼續在全球能源市場跑馬圈地
許多年來,中國政府對有意在華投資的外商設定了種種條件:外商付出的資本和經驗只能換取少數且非控股股權。現在,坐在談判桌兩端的換成了西方國家政府和有意在當地投資的亞洲國有企業。
加拿大政府最終在12月初批准了分別由中國海洋石油有限公司(CNOOC Ltd., CEO, 簡稱:中國海洋石油) 和馬來西亞Petronas提出的收購兩家加拿大公司的交易,這兩宗交易涉及的金額高達200億美元,但加拿大政府同時也表明未來不會批准類似交易。此舉多少帶點貿易保護主義的意味,在亞洲國有企業有意投資西方資產時,常常就會見到類此保護主義作祟的情形。
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稱,在十大工業國(G10)中,除了日本以外,加拿大對於外商直接投資的開放度要比其他國家都差。加拿大皇家銀行(Royal Bank of Canada)分析師Sue Trinh表示,加拿大政府制定的新指導方針設定了更多的限制性條件,其對外商投資的態度恐怕會更不友好。
不過從實際情況看,錢包鼓鼓的亞洲人很難對西方國家油氣資產打退堂鼓。
就在加拿大公布新的外商投資法令幾天後,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PetroChina Co.,, 簡稱:中國石油)與EnCana達成了22億美元的協議,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開發位於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Duvernay葉岩氣項目。中國石油還在上週早些時候同意斥資16.3億美元,從必和必拓(BHP)手中收購後者持有的澳大利亞Browse天然氣項目10%的權益。
但中國石油的這兩筆交易並未吸引政界的過多關注,主要是因為該公司投資的是合資企業,而且所佔的權益比重也較低,因而被認為對相應國家經濟的威脅也更低。
此外,中國石油向賣家提出的有利條款也非常多。
在談判過程中,西方政府可從這些亞洲國有企業身上獲取相當大的讓步。舉例來說,中國海洋石油和Petronas均已在員工安置和公司治理問題上向渥太華做出了承諾。
亞洲國有企業給出的報價也相當優厚。Bernstein Research分析師Neil Beveridge,中國石油為其在EnCana合資企業中的權益付出的價錢是每英畝9,817加元(合9,983美元),差不多是2011年類似交易平均價格的10倍。
此外,來自亞洲國有企業的投資對於某些項目的成敗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澳大利亞的Browse項目的技術難度很大,完成該項目的成本非常高,因此該項目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還一直處在規劃階段。不過Bernstein的Beveridge表示,鑒於中國石油已加入投資者的陣營,作為澳大利亞最大天然氣項目之一的Browse獲得開發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
西方國家針對亞洲國有企業投資人為設定政策障礙似乎是對能源的一種浪費。不過,讓外國人為開發國內資產付出高昂代價也是中國人自己慣用的手法,而且這種做法還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