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飢荒:中國影片溫故1942 網民議論1962(圖)
美國演員阿德裡安·布洛迪在《1942年》中扮演美國駐華記者 (Photo Courtesy China Lion Film Distribution)
中國最近公映的影片《1942》的主題是中共奪取政權之前中國經歷的一段慘烈的大飢荒,可是,這部溫故歷史的電影卻激起人們在網上討論起中共建政後發生的另一場悲劇。
*影片描述戰時飢荒慘景*
中國導演馮小剛的《1942》最近公演,影片冷峻地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河南省發生的可怕旱災。當時,日本軍隊眼看就要征服中原地區。
影片的鏡頭跟隨著數百萬背井離鄉的河南飢民絕望的逃荒歷程。雖然電影集中表現的是河南難民如何被蔣介石的國民黨政府拋棄並如何遭到腐敗的地方官員的背叛,但很多中國網民卻看出了另外的文章。在類似推特的中國微博上,人們紛紛議論毛澤東當政時發生的另一次大飢荒。
*能拍蔣治下的飢荒 毛造成的飢荒呢?*
高人氣的中國作家和多產博主慕容雪村(郝群的筆名)把兩次飢荒做了類比。1942年的飢荒在影片中得到詳盡的描述,但後一次的飢荒雖然更為嚴重。
他說:「我們的觀眾也知道,1942年的飢荒並不是嚴重的,最嚴重的是1959到1962年的那次飢荒。」
中國影片溫故1942
1950年代,毛澤東發動了「大躍進」運動。當局為了飛速實現工業化並超英趕美,在農村強行實行公社化,大煉鋼鐵,忽視農活。幾億農民為了讓城市居民有吃的,被迫把家裡僅有的一點的糧食上交出來。對這些農民來說,後果是災難性的。1959年到1962年的大飢荒據估計奪去了3千6百萬人的生命。中國政府最初提出「三年自然災害」的說法,後來承認其中有「政治錯誤」因素,然而,毛澤東仍然備受推崇,被當成新中國的締造者,因此,大飢荒在當代史書中仍然是忌諱話題, 更不用說拍電影了。
慕容雪村說,如果馮小剛把毛澤東時代的大飢荒搬上銀幕,根本就不可能通過審查。他說:「我能理解馮小剛他為什麼不拍更嚴重的飢荒。他拍1942年的、甚至沒有人知道的大飢荒。我能理解他怎麼想。」
慕容雪村接著說:「如果這是一個開放的、自由的環境,我相信他一定會拍1959年到1962年的這場大飢荒。」
中國的書籍、電影和新聞出版物必須經過國家廣電總局和新聞出版總署的嚴格審查。不符合黨的路線的作品經常遭禁。
*溫故1942 聯想1962*
審查人員還不斷打壓人們對各種歷史敏感時期的討論。不過,在網上,人們議論起國事來往往要坦率得多。很多網民藉著電影《1942》的機會談論因為毛澤東的經濟政策造成的大飢荒。
一條微博問道:「為什麼1962年比1942年餓死的人多?」另一條微博說:「1942年的飢荒是天災,而1962年的飢荒是人禍。」
在微博上有20萬粉絲的記者和網路評論員李勇(網名「十年砍柴」)評論道:「每一個政府都應被批評、被監督。國民黨不能以處在抗戰中為藉口,就將1942年河南飢荒的救災諸多問題推卸掉。同理,1959至1962年和平時期,中原乃至全中國的大飢荒,更應該反思,不能以不存在的‘天災’和‘蘇聯逼債’來推卸。」
一位來自西安的網民寫道,她看了電影之後,馬上下載了關於1959年到1962年大飢荒的書《墓碑》,但只看了一章就不忍心再讀下去了,因為實在太慘了。
中國記者楊繼繩撰寫的《墓碑》是迄今有關毛澤東大飢荒的最翔實著述。楊繼繩在大躍進期間度過了童年,親眼經歷了隨後發生的悲劇。作者引用的都是中共自己的檔案文獻,但中國仍然將其列為禁書。
雖然網上的議論把電影裡的1942年大飢荒和餓死更多人的1962年大飢荒聯繫在了一起,但當局是不是允許人們就中共自身歷史展開更為開放的討論?目前還看不出來。
*挺毛言論遭反彈 網民回憶大飢荒*
今年早些時候,共產黨喉舌《人民日報》甘肅分社的社長林治波在自己的微薄上指責有人「糟蹋毛主席」,並說,「至今沒有一個告訴我他家裡誰餓死了,可都在那裡叫嚷死了幾千萬。」 這位資深官方記者的言論激起很多網民的憤怒,他被迫為大飢荒沒有死多少人的言論道歉。
由於林治波的言論,很多人開始在網上張貼回憶文章,包括家人受苦的照片。在中國,有些事情是不宜公開回憶的,而這一次,一個禁忌被打破了。
在影片《1942》最後幾分鐘,敘事人指出,影片結尾描寫的那個小女孩是他的母親。這段旁白說:「幾十年後,我為了一篇訪問問起娘這段歷史,她說過去那麼多年了,那麼糟心的事你要寫出來,圖個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