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養老險銜接,宜速不宜遲

關於社保的異地轉接存續問題,輿論已呼籲多年。從中央到地方,也不懈地努力推進其進程,社保的全國統籌和異地銜接目前已是大勢所趨。為了民眾能更方便更快捷地享受社保福利,不少地方都陸續推出了具有支付功能的全國一卡通的社保卡。

更少的繁瑣限制,更多的福利覆蓋,這是現代社會保障體系的基本要求。看到《中國三大養老保險有望實現銜接轉換》的新聞,我們都應會心一笑,畢竟,作為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養老保險和社保、醫保等一樣,盡快實現全國範圍的信息聯網,銜接互認,也是題中應有之義。

人社部近日終於開始就《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公開徵求意見了。《辦法》提出,職工養老保險、新農保以及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將實現銜接轉換,繳費年限也將明確換算辦法。適用範圍為參保兩種以上方可轉換,以繳費是否滿15年為轉換界線。(《新京報》11月27日)

雖然來得晚了些,可這也是看得見的進步。三險銜接後,轉移接續就不是問題了,不過也有些現實的公平考量需要注意。從新聞反饋看,民眾對接續互認都普遍認同。能夠銜接,至少不會因為跨地區遷徙,而讓之前多年繳納的養老保險完全「斷檔」。在實現地域轉移之後,職保、新農保、城居保之間,任意兩個險種還能銜接互認。

可由於三者繳費水平差異很大,「一般達到十倍甚至幾十倍」,網友普遍感到焦慮的問題是,由職保轉入新農保或城居保,是否會導致權益受損。「我們在外地打工參加的職工保險,可是繳費滿15年也不讓在當地領取養老金,而是要轉回戶口所在地(即農村)領取,這合理嗎?轉回戶口所在地,只能轉入農保。繳的職保費,卻只能領農保待遇,這合理嗎?」這個問題,引起很多共鳴。

這其實和之前社保的異地接續問題一樣,如何在銜接中面對公平的考量,是社會保障體系繞不開的問題。上述《辦法》規定,銜接轉換要將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隨同轉移。但人社部又特別說明,由於三類保險制度上的差別,職保向新農保或城居保轉移,只轉個人賬戶不轉統籌基金,不轉移職保統籌基金。

因為只有職保是由個人賬戶和統籌基金組成,而新農保、城居保不是。這一規定據說是為了防止打破各項制度資金安排上的平衡。只轉個人賬戶,和其他險種保持了「低水平」的資金平衡,看似達致賬面上的公平,但參保人的隱性權益受損問題,是否得到制度性重視和救濟?既然公開徵求意見,這一問題就不容忽視。

當然,核心問題還不是某一險種的福利含金量差異,而是社會保障政策如何實現全地域覆蓋和權利無差異的問題。關於職保養老金使用效率問題,可建議提高個人賬戶比例,如至少應和統籌賬戶對半,這就提高了個人可知情可「支配」的財產部分額度。但在異地接續、不同險種銜接問題上,繳費標準代表的權利和福利差異問題,還是比較明顯。

所以,養老險以及所有社保領域的全民覆蓋、城鄉平權,是社會保障體系下一步亟待推動的制度革新。不同社會身份的社會成員,不應再面對目前這種社會福利層面的差異對待。三險接續互認,宜速不宜遲,而社保體系的全面制度升級,讓所有公民享受到國家福利政策的無差別對待,更是社會保障體系恆久的制度精進訴求。若社會成員不管養老還是社保,都能得到體面而有尊嚴的保障,那麼不同社保制度不同地域的銜接轉續,就不再是問題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李曉亮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