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獎是政治道德與文學之爭(圖)
2012年9月11日莫言在杭州(路透社)
中國作家協會(作協)副主席莫言獲得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在一片叫好聲中,亦揚起建製作家不配獲獎的質疑,甚至以他沒有守住不作惡的底線,在2009年為抗議德國邀請中國異見作家與會而退出書展,作為批評的依據。對此,莫言回應道,文學獎的頒發是文學的勝利,不是政治的勝利。
諷刺的是,在莫言聲稱文學勝利之際,旅居香港的中國傳媒人北風 (原名溫雲超) 在新浪微博批評莫言獲獎之後,其賬號便被刪除,他為此在網上指罵評審。北風在推特上強烈批評莫言獲獎,指他在風聞莫言有機會獲獎時已向諾獎基金會提出反對意見,並指出,莫言是作協高層,亦即是遏制創作自由的主要責任人之一,就算莫言的作品有足夠文學性,但「一身屎的人做的菜再好,也沒人想吃」。他更認為,莫言缺乏諾貝爾文學獎尊崇的人文理想精神,「完全沒有資格」獲獎。
北風在網上公開募捐盤纏,以便去「頒獎現場給莫言及諾貝爾文學獎的評選機構豎兩根中指。」他亦會在任何可以出席的國際場合做同樣的抗議,又指出,「莫言可以得獎,但他永遠得不到別人的尊敬。」
《蘋果日報》的「蘋論」更以莫言在中國代表團於德國法蘭克福書展拉隊離場來抗議中國異見作家戴晴時一同退席,事件「令人遺憾」,認為莫言「在現實生活中也沒能守住不歌功頌德的底線」。另一例子是今年參與抄寫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宣揚中共勒令文藝界為政治服務、為中共服務的動員令,即使被動參與,「難免有為虎作倀之嫌。」
面對這些從政治出發的批評,莫言12日在家鄉高密接受中外媒體採訪時表示,他獲得的,是文學獎,不是政治獎,若以他與官方關係密切而不應獲獎,「很難有說服力,而頒獎是文學的勝利,不是政治的勝利。」
他更強調,作為受良心指引的作家,他對「社會的黑暗面的批判,是非常嚴厲的。」莫言曾批評「虛構幸福」的中國散文:「明明社會上病相百出,百姓民不聊生,這些散文卻歌功頌德,看似紀實卻是虛偽,其中的情感是虛構、克隆出來的,跟小說沒有明確的界線。」
明知「文無第一」,莫言亦自然,他的作品在中國也不是最好的,而批評者亦較少從他的文學性出發,不少批評者甚至認為他的文學水平甚高,但就不滿他「沒能守住不作惡的底線」,更憤怒當局以雙重標準看待諾獎得主。著名異見作家冉雲飛指出:「莫言獲獎可以表揚,但請你給所有中國獲諾獎者同樣的待遇。」如果不能做到,請支持莫言的人想一想究竟出了什麼問題。
維權律師莫之許亦發推指出,在莫言獲獎一事上,「反對泛政治化的都是傻X」,且可以合理推論為體制同路人;若以為「莫言順服體制並無大錯者,則可能是對於現行體制的壓迫性感受和認知不深」,可以理解。
究竟應該是文學歸文學,抑或模範人物應有道德水平,是永恆的話題,但要在中國生存,莫言恐怕已把求生之道內在化,一個可以見微知著的例子是:莫言11日晚獲知得獎後的短瞬間,沒有正面回應是否出席文學獎頒獎禮的提問,只是說,看諾獎委員會的安排。眾所周知,得獎人一定會獲邀出席頒獎禮,還要看什麼呢?結果在中央媒體插播他得獎的消息和作協表態恭賀後,莫言在記者再問同樣問題時表示,一定會出席頒獎禮。
誠如時事評論員林和立說:這是中共統治下知識份子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