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中產家庭什麼樣(組圖)

9月22日、23日是倫敦一年一次的倫敦建築開放日(Open House London),在這兩天,人們可以免費參觀倫敦一些非常棒的建築,包括教堂、藝術館、研究院所、公司建築和私人宅院等。這些建築在平時需要收費參觀,或極少對外開放,只有這兩天,倫敦才成為一個open-city,超過750處的建築空間對公眾免費開放。

(上午11點開放參觀。我們11點零幾分到達,隊伍已排到很長,大約二三十位,看來大家都很重視這兩天的開放日。因居室狹小,為了保證參觀效果,每次只能進入十位左右的參觀者,我們只能在外耐心等待。天哪,我身後有個黃毛怪!當時竟然沒發現,照片出來才看到。來參觀的基本是建築或歷史愛好者,正兒八經的老先生老太太居多,不可能出現異裝癖呀!這種打扮,也不會讓她進入參觀吧。邪門了!)

所以,難得遇上這兩天,但750處建築,不可能兩天內一一飽覽。我們最感興趣的是英國中產階級的私人宅院,尤其想瞭解一下傳統的英國中產階級到底過一種什麼樣的生活。當代的中產階級宅院我們平時可以見到,而且全球經濟一體化了,除了周邊環境,全球各大城市的公寓或別墅好像都差不多,內部裝飾也大同小異。比如,年輕人的生活裡,似乎到處都是宜家家居。但傳統式的英國中產階級居室,卻難得一見。於是,位於倫敦市區的18 Stafford terrace(斯塔福德庭院)便成為我們的首選。這是英國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中產階級家庭的典型居室,內部裝修和陳設非常有代表性。


(今天天氣很好,天很藍,這是建築外景)

(英國很注重對老建築的保護,這房子上百年了,怎麼看起來又亮又新的,跟新開發的樣板房似的。特別喜歡這個窗戶的設計,本來沒有陽臺,只是個普通窗戶,但在外面加了一層玻璃暖房,養些花草,很漂亮,也很實用。)

等待半小時左右,終於進入房間了。這個住宅是桑伯恩(Sambourne family)一家。一個維多利亞時代的典型中產階級。這不是貴族之家,雖然連地下總共三層,但並不寬敞,許多房間甚至略顯跼促,但空間利用得非常好,藝術氣息很濃,四處皆是房主收藏的各種藝術品,有瓷器、畫作、銀器、布藝等各類藝術品,所以,小而精緻,非常溫馨。說實話,英國維多利亞時代中產階級的家庭品位,出乎想像。可能沒有貴重的陳設,但非常看重生活與藝術之間的聯繫。維多利亞時代,也是英國日常生活和社會文化非常典型的一個時代,比如就餐等日程環節,禮儀繁瑣,十分考究。

最值得一提的是,那個時代的中產階級家庭已非常重視教育。在地下的房間裡,有專門的教育室(education room)。也難怪西方中產階級家庭能夠成為社會中堅,並受人尊重。也難怪都說中國現在沒有中產階級,教育觀念和生活品質果然差很多。看看我們的暴發戶們,大大別墅流光逸彩,滿壁生金,卻找不到這種充滿生活氣息和藝術氣質的家庭氣場。值得我們反觀。

一個溫馨和幸福的家庭,不是金錢可以堆積出來的。


(英國人隱私意識很強,無法拍攝室內照片。這是兩張宣傳冊照片。)

本文留言

作者藍小修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