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日和打薄都缺乏政治智慧(組圖)


「十八大」依然是迷

本週《牆外文摘》首先關注薄熙來的命運,中共政權對他的處理和中日關係有著共同之處。其次,台海兩岸政策是否面臨機會?美國歐巴馬政府對華政策的轉變也值得關注。

繼谷開來殺人案審結之後,王立軍案已庭審完畢,即將宣判,薄熙來將會受到何種處罰?據英國媒體報導,十八大即將召開,但是中共最高領導層仍在激烈辯論是否對原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進行刑事審判。


王立軍庭審仍不提薄熙來

文章引述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資深研究員薄智躍的話說,由於新華社的報導沒有點薄熙來的名字,這顯示中共還沒有就如何處置薄熙來達成共識。「有關薄熙來的報導故意使用非常含蓄的措辭,這樣就給中央委員會留下迴旋餘地。」在香港的德國之聲特約評論員林和立認為,「中共黨內權力鬥爭仍在繼續,我認為薄熙來還有強勢人物支持。這些人在施加壓力,要求免除對薄熙來的刑事指控。」北京的人民大學政治系教授張鳴表示,「既然薄熙來已經被指控掩蓋謀殺案,我認為他將會受到刑事訴訟。」張鳴預計,薄熙來會被判10年監禁。

中日兩國現在正在陷入這樣一場危機,解鈴還需繫鈴人,萊蒙特-麥肯納學院教授裴敏欣在英國《金融時報》撰文認為,中日應各退一步。他說,這場危機原本可以運用嫻熟的外交手段來避免。但是,「在北京,中國領導人一直忙於應付艱難的領導層換屆:整肅薄熙來、任命接班人方面的僵局以及候任領導人的兩週無故失蹤,都使這一過程受到擾亂。結果,緊張的領導層未能控制這場迅速演化的外交危機。」「在東京,野田佳彥(Yoshihiko Noda)政府面臨自己的危機。這位首相的支持率陷入低谷。其政府可能丟掉下屆選舉。反對黨自民黨(LDP)發覺了機會,主張對中國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

他說,「這些情況可能導致過去幾週內危機加劇,失去控制,但這不能成為中日兩國允許危機進一步升級的理由。構成商業上的連體嬰兒的兩個亞洲經濟大國,竟然會因幾座島嶼陷入長期對抗、甚至軍事衝突,實在令人難以置信。這場危機已經使兩國付出了沈重的代價。中日必須重啟外交渠道,達成措施,從雙方都不希望發生的災難邊緣撤回。」

「十八大」依然是迷

知名作家、媒體人錢鋼在紐約時報中文網撰文認為,文革的「被遺忘」,和政治體制改革的停滯不前,有著密切的關聯。「反思文革和啟動政改已密不可分。它觸及當今中國的最根本問題——制約權力;也觸及最尖銳的路徑爭議——是建立憲政體制,還是重回毛澤東煽動民粹、改造社會、清洗思想、整肅組織的政治運動?」

他觀察到,「胡錦濤要扳倒野心勃勃的薄熙來,但迄今沒有跡象顯示他將從政治路線的高度處理薄案。薄案可能只是個別的刑事案件,不涉及對文革的反思,不涉及政改。」

臺灣《中國時報》發表政治學者周志傑的文章,談論徘徊十字路口的東北亞政治。文章認為,「北京應大膽思考放鬆對臺灣向外軍購與國際組織參與上的圍堵與限制,為臺灣創造緩解對美依賴的戰略迴旋空間。同理,大陸應調整從‘民族大義’視角要求臺北在東海與南海議題共同合作的論述。兩岸在兩區域的主權主張均是國際法上的‘中國領土說’,已表明臺北的心跡。台面上對華府輸誠有現實的必要性,北京無需過分在意。反倒是兩岸應實事求是地將既有合作往東海與南海延伸與強化,如金廈海域實施的海上聯合搜救、油氣探勘與水陸環境調查,甚至反走私或人口販運的打擊犯罪機制。」

中國的反日浪潮

紐約時報中文網發表文章,討論歐巴馬對華政策的轉變。文章說,歐巴馬原本帶著希望與和解的想法開始接觸中國,但隨著中國政府開始在商貿和軍事問題上展現咄咄逼人的態度,而且在很多國際問題上未與美國進行良好合作,他對中國已經不再抱有幻想。當前,歐巴馬正在尋求連任,他對中國的態度愈加強硬。歐巴馬的助手們稱,「置身於有關中國的內部辯論中心的歐巴馬,儘管出生在夏威夷,並在印度尼西亞度過童年,但他並不像其許多前任那樣,著迷於中國的歷史和文化。他們表示,自上任起,歐巴馬就主要通過經濟的棱鏡去審視中國。他對自己眼中北京拒絕遵守貿易規則的行為感到氣憤,並對美國缺少採取對策的有效手段感到失望。」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