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以龍為祖先。龍的形成約始於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的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脫離自然界中的具體動物形象,成為集諸種動物靈性與特長於一身的特殊動物。到唐代,龍成了天子的專利、皇權的象徵。宋之後,關於龍的歷史與家族有了更多的傳說。
史載明孝宗朱佑樘曾問以飽學著稱的禮部尚書李東陽:「朕聞龍生九子,九子各是何等名目?」李東陽當場不好回答,退朝後七拼八湊出一張清單:龍的九子是趴蝮、嘲風、睚眥、贔屓、椒圖、鴟吻、蒲牢、狻猊、囚牛。不過在民間傳說中的龍子卻遠遠不止這幾個,狴犴、貔貅、饕餮等等都被傳說是龍的兒子。所謂「龍生九子」,並非龍恰好生九子。中國古代傳統文化中,往往以「九」表示極多,九既是個虛數,又是個貴數。後人根據各方資料列出「龍的孩子」清單如下:
1、好重者:贔屓(音畢戲),最喜歡揹負重物,所以背上馱一塊石碑。
2、好望者:鴟吻(音吃吻),最喜歡四處眺望,常飾於屋脊上。
3、貪吃者:饕餮(音滔帖),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於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幾乎在古代橋樑外側正中都能見到,防止大水將橋淹沒。
4、生性好殺者:睚眥(音牙自),嗜殺喜鬥,常飾於兵器刀環和劍柄。
5、正義者:狴犴(音畢岸),最憎惡犯罪的人,所以常飾於監獄的門楣上,增強監獄的威嚴,讓罪犯們望而生畏。
6、好煙火者:狻猊(音酸泥),性好煙火,常飾於香爐蓋子的蓋鈕上。
7、好水者:趴蝮(音趴復)最喜歡水,常飾於石橋欄杆頂端。
8、性溫順者:椒圖,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常飾於大門口,以求安全。
9、好鳴者:蒲牢,最喜歡音樂和吼叫,常飾於大鐘的鐘紐上。據說蒲牢生活在海邊,每 遇鯨魚襲擊,就大叫不止。人們將其形象置於鐘上,並將撞鐘的長木雕成鯨魚狀,這樣鐘聲洪亮。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