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開封「千億重造汴京」的新聞令輿論嘩然。而在山西大同,另一場聲勢浩大的古城再造計畫早已展開。簇新的城牆,成片的廢墟,見證著大同的「復興」之夢。攝影/李偉閆飛詹彥張秀科編輯/王賀
「造城」的衝動
山西大同,首批24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著2300餘年的建城史。這座因煤而興的城市在計畫經濟時代曾輝煌一時,近20年來卻日漸式微。2008年初,新任市長耿彥波強力推行耗資上百億的「古城恢復性保護工程」。其中城牆修復工程投資10億元,將在5年內全面完成四面城牆及瓮城的修復。「一年一變樣,三年大變樣」的口號下,大同城開始變成了一個大工地。
2008年2月,以熱衷城建聞名的耿彥波上任大同市長。在調研僅十天後,耿彥波就拿出自己的城市改造規劃,並揚言五年見分曉。一時間,古城復興工程遍地開花,似乎要讓大同瞬間「回到明朝」。圖為2010年9月12日,耿彥波(右)在仿古建築工地上現場指揮。由於勤於跑工地,一雙滿是灰土的鞋也成了他最顯著的記號。閆飛攝
2009年4月,大同陸續開工建設東城牆、華嚴寺、善化寺、文廟、清真寺等名城保護十大工程。隨後,修復南城牆、北城牆等項目也陸續上馬。很快,大同到處是高聳的塔式起重機和腳手架,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工地」。圖為2010年9月15日,市區的老百姓從正在緊張建設的城牆邊經過。閆飛攝
有著650年歷史,由黃土夯就的城牆被穿上清灰色的包磚「外衣」。按照規劃,每一面城牆高14米,下寬18米,上寬14米,望樓12座、控軍臺兩座、角樓兩座,箭樓、月城、瓮城各一座,綿延1800米。圖為大同古城牆南城牆舊貌(左,資料圖片);正在修建中的大同永和門廣場(右,2012年8月10日攝)。詹彥攝
2010年4月10日,一處城牆上的城樓正在加緊施工。張秀科攝
2010年9月15日清晨,工人們早早登上城牆開始施工。閆飛攝
舊城內街道的名字也俱恢復古風:原來的雁同東、西路及延伸段,擬合併定名為平城街;古城城牆內的東、西、南、北街名,擬分別恢復為和陽街、清遠街、永泰街、武定街;甚至連路燈也被全部更換,以求與古風相配。圖為2010年9月15日,工人們正在一座正在修建的仿古明清街上施工。閆飛攝
大同恢復建設的不僅僅是城牆,還有圍繞城牆建設的是帶狀環城公園。耿彥波稱,大同未來的旅遊人數瞄準300萬的目標,以100元門票算,一年是3億元。圖為2010年9月12日,部分完工的城牆隔著公園綠地,和城內還沒有完全拆除的棚戶區相對而立。閆飛攝
2010年4月10日,市民經過新建的和陽北門。張秀科攝
2012年底,大同古城將全面合龍。在耿彥波的構想中,老城內的所有現代建築都將搬遷出去,以恢復傳統的城市格局。圖為2012年8月10日拍攝的大同古城牆東城牆。
「消失」的家園
「一幢樓,昨天還在,今天就沒了。」這樣的速度大同人幾近習以為常。2009年,大同的城市拆遷面積高達400萬平方米,平均一天一萬多平方米。激進的大規模拆遷,讓耿彥波被人稱為「耿拆拆」、「耿指倒(一指就倒)」。然而,耿彥波並不願意為這些爭議耽擱時間,他對外界表示「我沒時間等了」。快馬加鞭的建設中,十幾萬大同市民搬離老城區,為這座「再造古城」讓路。
2012年2月10日,南城牆城樓附近缸角街的待拆民居。李偉攝
2012年2月11日,西城牆下待拆遷的老房子。李偉攝
2012年2月13日,城內拆遷中的老院子。李偉攝
2012年2月11日,城內正在拆遷中的電機廠老建築。李偉攝
2012年2月12日,在建的北城牆和城外待拆的樓房。李偉攝
2012年2月12日,在建的北城牆上的城樓。李偉攝
2012年2月11日,西城牆旁一塊大同市人民政府1981年立的碑,寫著「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大同城牆遺址」。李偉攝
2012年2月11日,建於明代的雁塔在表面翻新後搬遷到文廟裡。而其在南城牆的原址上則複製了一個更高大的新雁塔。李偉攝
2012年2月11日,55歲的路澤躍在城內這個院子里長大,這個至少有上百年歷史的老四合院將在今年3月被拆除,據說將規劃為綠地或停車場。李偉攝
2012年2月13日,82歲的老太太王淑珍蝸居在西城牆附近的小屋裡等待拆遷。大多數低收入家庭居住面積都很小,而搬入新蓋的樓房都得補交一筆差價。李偉攝
2012年2月10日,新建的南瓮城下空空蕩蕩。李偉攝
2012年,耿彥波迎來了5年任期的最後一年。近15年來,耿彥波從未在一個地方干滿一屆,這不禁也引發了大同市民對其可能中途調離,落下個爛尾工程的擔憂。而如今這場浩大的「古城再造」運動依然如火如荼,大同已難再回頭。圖為2012年2月10日,大同城內的大片棚戶區等待改造。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