謊言和傳奇刺激中國的常春籐之夢(圖)

對於中國學生而言,哈佛神話激勵著他們追逐成功的夢想,同時也滋生著他們對現狀的批判。


這就是那個傳遍網路的「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點鐘」圖片(看中國配圖)

隨著越來越多中國學生為躋身美國大學而奮鬥,美國頂尖名校也被籠罩了一層神秘和崇敬的光環。媒體的讚譽、網上的傳奇和一本已被曝光是騙子的藝術家所寫的暢銷書,這些都為美國大學生塑造出一副為追求知識艱苦樸素、勤奮不息的形象。

2008年,中國的網際網路上首次出現一張哈佛大學圖書館凌晨4點鐘還擠滿學生的照片,現在這張照片已傳遍了網上的每一個角落。自稱目擊過此景的人證實了照片的真實性,並稱在開學後任何一個夜晚都可以看到這種座位上坐滿了疲憊的通宵學習者的場景。

這種情形與現實大大的不符。因為美國的大學生絕不是神話中描繪的這樣「頭懸樑錐刺股」,即使是最好的學生。然而,中國的抱負是成為世界一流強國,所以不僅是哈佛,就連整個美國教育也成為了許多人眼中對中國大學缺點的有力控訴。雖然從1999年起每年的教育支出都增加20%,但到目前為止教育體制仍然令人失望。雖然教育支出目前為每年6000多億元(合一千億美元),是所有支出中最高的,但中國也從未培養出哈佛、耶魯或麻省理工這樣頂尖的院校。因此,學生只能到海外尋求理想中的高品質教育。

哈佛在名校中位列第一。據該校校友會說,今年將有40名中國學生進入哈佛,另外有288名學生進入了文理研究生院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還有254名中國學生進入了哈佛的專科學校。今年,中國已經超過加拿大成為哈佛最大的國際生來源。2010年10月,作家吳寶生(音)在上海的《新民晚報》上發表了關於他近期的美國旅行的文章。當然,他的第一站就是哈佛。吳描述了他曾在電視記錄片中看到的圖書館景象,印象深刻,於是他凌晨4點起來到哈佛校園中散步。

他回憶說:「在清晨陽光熹微的寧靜中,學生們站在湖岸邊、路上正進行著晨讀。我走進哈佛圖書館,看見所有閱覽室的燈都開著,每個座位上都坐著一個正埋頭苦讀的學生。」

其他自稱遊客的人也對哈佛校園的神聖發表過類似評論,他們將其描述為一個對學習孜孜不倦幾近於修行的團體。

一家廣州的報紙在報導一個哈佛學生的生活時說:「在校園裡,你不會看見任何鮮艷的服飾或化過妝的臉。沒有人閑逛,他們都邁著快速而果斷的步伐。」

在中國,哈佛這個名字有著持久的魔力。2000年,《哈佛女孩》成為了中國暢銷書,其中講述了劉亦婷的故事。她從四川省到馬薩諸塞州劍橋(譯註:哈佛大學所在地)的經歷激勵了一代父母,他們迫切地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一天能夠如是。今天,那些諸如《哈佛家訓》、《到哈佛去》的書名還在用著這個讓人肅然起敬的名字贏取急需建議的家長的信任。

2008年,《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成為了有關哈佛的暢銷書。作者丹尼·馮稱整個哈弗圖書館都貼著各種格言,而此書就是圍繞那些格言寫出的勵志冥想。

20條勵志諺語中的第一條就是「此刻打盹,你將做夢;而此刻學習,你將圓夢。」

數月後,這個被拍下的圖書館格言又為中國迷信的哈佛神話增添了一個光環,上面兩句常被放在各大網上論壇。馮的書贏得了整個中國的讚譽,而他的格言也被流行雜誌翻印,甚至共產黨的理論期刊也會引用。

廣州《羊城晚報》2010年發表了一篇常被轉載的文章,引用了中國電視劇製作人謝娟(音)的話,她回憶起會見一個去哈佛深造的北京女孩的情景。

女孩說:「在哈佛我一週閱讀的書籍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閱讀量。」

但是同時,哈佛神話也反射出了兩個國家教育方式的根本差異。

《羊城晚報》也引用了丘成桐教授的話。他是一位自1987年起就在在哈佛教書的華裔數學家,以批判中國教育體制聞名。丘成桐說,中國的教育從小學到高中都主要是在為重要的高考做準備。那些足夠幸運通過的孩子能夠在大學過著相對輕鬆的生活,這是大約九年的填鴨式教育後的一次解脫。相反,丘成桐說,美國模式是從小學開始逐漸增加學習的難度,在大學是最需拚搏的時候。

「中國大學生用四年來放鬆,而美國大學生此時卻是最勤奮的時候,他們用這寶貴的四年積累生活經驗,學習知識。」

至於結果,丘成桐並不諱言:「這就是為什麼美國總算擁有領先世界的高科技人才。」

其他一些批評更是深刻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美兩國教育的本質差別。

《羊城晚報》引用的另一位「盧教授」的話:「美國教育的智慧在於,先讓孩子開始理解,思考,然後再接觸知識。」

「通過讓孩子有自己的理解,美國教育培養了中國教育所沒有的一樣東西——智慧。美國學生就有一樣中國學生沒有的東西,就是創造性。」

但是,當哈佛神話和它所隱含的批評在中國反響熱烈之時,還有許多人懷疑那些極端言論的真實性,其中有一些已經是眾所周知的謊言

2009年12月,上海教師陳應宏指控丹尼·馮的《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純屬虛構。陳之前聯繫過哈弗圖書館,並向他們詢問了有關格言的事,得到的卻是「從無此事」的答案。幾週之後,馮承認是他自己編造的格言,而他的書也立即被停止出版。而那些「格言」卻仍然大搖大擺地出現在社交網路和博客當中。

而中國網際網路社區中也有不少人持懷疑態度。

社交網路「豆瓣」上的一位網友寫道:「外國的大學生可能在學習上會花很多時間,但毫無疑問的是,他們也是人,而不是機器!」還有一些人戲謔地問照片上的「4點」究竟是美國時間還是中國時間。

但許多質疑這些謠傳的人也說,需要解決的是這個傳說所映射出的現實問題。

新浪網上威廉亚洲官网 的評論寫道:「不管(照片)是真的還是假的,哈佛的學生比大多數中國學生勤奮是事實,哈佛培養的人才多於中國大學培養的人才也是事實。我們需要做出一些改變!」

一位網友在豆瓣上談到丹尼·馮的《哈佛圖書館牆上的訓言》一書:"我們不要再爭論是真是假,這些格言仍舊勵志。如果你的生活過得太舒適,那麼你永遠不會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在6月高考後,中國許多媒體都在關注國內的高考生,而顯然這一學術奮鬥的訊息已經深入人心。葉影嫻(音)是廣東省高考前十名,她對《南方都市報》說,她的成功要追溯到高一時期,那時她在網上瀏覽,第一次看見哈佛圖書館的那張照片。

葉回憶說:"第一眼看到它之後,我就難以忘懷。可能我永遠無法和他們一樣勤奮,但我卻被他們的精神激勵著。"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