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揭開「雷鋒」助人奧秘(圖)
大腦內頂葉和顳葉結合處有更多灰質的人更無私(網路圖片)
瑞士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發現,大腦內頂葉和顳葉結合處有更多灰質的人更無私。這項研究首次表明瞭大腦解剖、大腦活動和利他行為之間存在著聯繫。
為什麼有些人很自私,而有些人非常無私呢?以往的研究表明,性別、收入或教育等社會類別難以解釋利他行為的差異。最近的神經科學研究表明,大腦結構的差異可能與人格特質和能力的差異有關。現在,蘇黎世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恩斯特•費爾(ErnstFehr)帶領的研究團隊首次證明了大腦解剖和利他行為之間有聯繫。
為了調查利他行為的差異是否有神經生物學的原因,志願者們被要求將自己手上的錢分一部分給另一個人,志願者有分多少錢給其他人的選擇權,這種犧牲可以被視為利他行為,因為他們在犧牲自己的利益幫助別人。研究人員發現在這方面的主要差異:一些志願者幾乎從來不捨得犧牲金錢讓他人受益,而其他人則表現得非常無私。
這項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出為什麼有這種差異。以往的研究表明,大腦的某些區域—頂葉和顳葉交匯的地方與一個人換位思考的能力有關。利他主義者在瞭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的能力更強。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大腦中這部分的個體差異可能與利他行為的差異有關。蘇黎世大學經濟學系博士後研究員YosukeMorishima說:「表現更無私的人在大腦的頂葉和顳葉結合處有更多的灰質。」
這項研究的志願者在決定如何分錢時,他們的大腦活動有著明顯的差異。自私的人在做出一些利他行為時,耳後的大腦區域就變得非常活躍了;而利他主義者在付出的代價非常高時,該大腦區域才變得比之前活躍。因此,當人們達到他們的無私行為意願的極限時,這部分的大腦區域才被激活得特別強烈。
恩斯特•費爾說:「這一研究結果對我們來說是令人振奮的消息,研究表明利他行為是由生物因素所決定的。灰質數量也受到社會歷程的影響。這一發現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是否有可能通過適當的培訓或社會規範促進這部分大腦區域的開發,促使人們變得更無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