嗚呼!從未中斷的中華文化曾經一度消亡
中華文明在延綿五千年的輝煌發展之後,至今又開始在發揚光大,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奇蹟。當代,我們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主要是為了更好地把這種奇蹟延續下去。縱觀世界歷史,凡是偉大的民族都沒有長期自毀自己的文化和文明的,只有一些落後的民族才會糟蹋自己的文化和文明。中華建國五千多年來,中華天下(西方人稱為「中華帝國」)雖有三次亡國(商朝、元朝和清朝)但其統治者最終都被中華文明同化,中華道統未中斷,其首功應歸於中華文化。但是我們偉大的祖國從1949年中共建政開始,五千年來從未中斷過的中華文化和中華道統竟然一度被中斷了,直到現在還沒有真正恢復。這一現狀我們必須改變!
從世界發展的歷史來看,有過眾多的帝國,有的命很短,比如,德意志第三帝國就是,雖被希特勒稱為「千秋帝國」而實際上只存在了12年零4個月。亞歷山大帝國也很短命,公元前336年,它由亞歷山大大帝開創,是歷史上繼波斯帝國之後第二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帝國,公元前323年,亞歷山大突然病亡,時年33歲。他留下的權力真空無人能夠填補,中央權力迅速解體,各地總督擁兵自立,帝國已分裂。當然,在世界歷史中,有的帝國命也很長的,比如,羅馬帝國,從公元27年到公元1461東羅馬滅亡,存在了一千四百多年。
歷史上形成的大帝國主要有:(一)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前330年),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地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二)羅馬帝國(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它曾經有數百年的共和制歷史,公元27年轉為「羅馬帝國」,公元395年狄奧多西把帝國一分為二,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成為了羅馬帝國的繼承者,1461年為奧斯曼帝國所滅;(三)阿拉伯帝國(630年—1258年),它是中世紀時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蘭教國家,1258年,被蒙古帝國所滅;(四)蒙古帝國,公元1206建立,公元1635年滅亡;(五)葡萄牙帝國,1415年建立,印度在1961年攻打並收復了葡萄牙位於印度的殖民地果阿和達曼-第烏兩地,這使得葡萄牙只剩下澳門及東帝汶兩個殖民地;(六)西班牙帝國,從1580年它兼併葡萄牙帝國(於1640年失去)開始,1713年的烏得勒支和約使西班牙失去在義大利的剩餘領土,以後在歐洲它一直只是二流國家;(七)大英帝國,它是有史以來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和最大的環球殖民帝國,經歷20世紀的非殖民化以後其海外領地逐漸獨立,它們中的大部分在獨立後與英國組成了一個超國家和平組織——英聯邦;(八)法蘭西帝國,1804年11月6日,法國為法蘭西第一帝國,1815年6月22日拿破崙一世再次退位,被流放到聖赫勒拿島,第一帝國覆滅,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1852年11月7日,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1870年7月19日法國對普魯士宣戰,9月2日拿破崙三世在色當投降,帝國滅亡;(九)俄羅斯帝國(1546—1917年)和蘇聯帝國(1922-1991),1721年,彼得大帝被俄羅斯參政院授予「俄羅斯帝國皇帝」的頭銜,俄國成為正式意義上帝國,1917年因二月革命滅亡,後來蘇共於1922年12月30日成立建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簡稱蘇聯,蘇聯曾是與美國並列的世界上兩個「超級大國」之一,於1991年12月解體。
在這些偉大的帝國中最終都亡或分裂,惟有「中華天下」不亡,我們中華天下從西漢開始成為世界超強國家後雖有分裂但分裂後又聚合,然而世界其他帝國不是滅亡就是永久性分裂。「中華帝國」這是西方人的叫法,我國傳統理論的叫法是「中華天下」。這個叫法的不同,既體現東西方研究問題的方法不同,也體現中國和其他國家在構建「帝國體系」上的不同。中國人的天下體系不是本土與殖民地的構架體系而是朝貢體系構架,中國之外的帝國幾乎是母國與殖民地的統一。中華天下體系從五千年前黃帝建立「中國」這個國家就開始運用,經歷「五帝」時期、夏朝(約公元前21世紀-公元前17世紀)、商朝(約公元前17世紀初-公元前11世紀)、周朝(約公元前11世紀-公元前256年,分為西周東周,東周又分為春秋、戰國)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7年秦王贏政統一六國,之後項羽和劉邦為爭奪帝位,進行了四年的楚漢戰爭)之後,到了西漢(公元前206年-公元9年,漢高祖->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日益強盛,成為真正的世界超強國家。從西漢到清朝(公元1644-1911年,經歷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等十帝)既有分也有合,經歷了東漢(公元25-220年漢光武帝劉秀建立)、三國(公元220-280年劉備、曹操、孫權爭奪天下)、晉朝(公元266-420年分為西晉和東晉)、南北朝(公元420-589年)、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唐朝(公元618-907年)、五代(公元907-960年)、宋朝(公元960-1276年,分為北宋、南宋)、元朝(1271年-1368年)、明朝(公元1368-1644年)等數個朝代,在這些朝代中只要是統一時期,中華都是世界超強國家。我們的祖先是何其偉大、何其睿智、何其英勇!中華天下無國能比。為何世界各大帝國不是滅亡就是永久性分裂唯有「中華天下」分裂後又能統一而不亡?仔細分析,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認為最根本的是文化。
從政治制度來看,世界各大帝國雖屬於不同的歷史時期,但各種政治制度都有採用,比如,採用君主專制制度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東西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法蘭西帝國、俄羅斯帝國等等,我國也是採用君主制;比如,採用君主立憲制的,英大帝國等等,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後來也是使用君主立憲制;比如,採用一黨專政制度的,由俄羅斯帝國轉向的蘇聯帝國就是。不論是採用什麼政治制度,世界各大帝國除中華不亡外,其他各大帝國皆亡,所以,政治制度不是主因。從經濟制度來看,有採用自然經濟的,比如,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東西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蒙古帝國,「中華」也是採用自然經濟;有採用市場經濟的,或早期採用自然經濟後轉向採用市場經濟的,比如,葡萄牙帝國、西班牙帝國、法蘭西帝國、俄羅斯帝國和大英帝國;有採用計畫經濟的,比如蘇聯帝國,等等。不論是採用什麼經濟制度,世界各大帝國除中華不亡外,其他各大帝國皆亡,所以,經濟制度也不是主因。由此可見,其他帝國皆亡唯獨中華不亡在政治、經濟和文化這社會三大因素中,主要原因在於文化。
世界各大帝國主要文化是波斯文、希臘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和中華文化。波斯文化、希臘文化、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國家凝聚力不強,甚至沒有國家傾向,比如佛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沒有國家觀念只有人與人類觀念,這些文化在帝國形成與擴張時很有作用,但是在守成時容易造成分裂。在這些文化支配下擴張的帝國興也忽亡也忽。中華文化與世界其他文化不同,這個不同在於家國觀念特強、天下情懷特強,中華文化裡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三綱五常」(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忠君愛國」、「王道仁政」、「世界大同」,等等,這些都是國家凝聚力的精神紐帶。中華天下維持五千多年而不墜,並從漢代開始,在絕大多數時間段裡又都成為世界超強國家,一直到現在仍然擁有與歷史上擴張時期基本相當的版圖,其首功不能不歸於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和文明從黃帝建國開始形成,五千多年來,從華夏血統的角度看,雖然有三次亡國(商朝、元朝和清朝),但中華文化和文明卻能代代相傳並數次同化外來文化。但是從1949年中共建政開始,中華文化不斷被摧殘以致一度徹底消亡於「文革」中,1978年改革開放以後才逐漸恢復但時至今日仍然無法完全復甦。
嗚呼!中華文化。在世界歷史上如此輝煌的文化,為中華統一發揮如此凝聚作用的文化,為中華天下長期成為農業社會裏超強國家的文化,從來沒有中斷過的中華道統和中華文化在中共手中竟然一度消亡了,這是什麼原因呢?這值得具有中華情結的我們深入研究!
工業革命後西方國家的工業化發展突飛猛進,但由於近代我國的上層統治者沒有世界眼光,在西方已實現工業化近一百年後才發動洋務運動發展工業,隨後又由於各種原因,在西方工業迅速發展的時候,我國還是無法工業化,這就造成了中西方發展的巨大差距,由此使到中國人喪失對自己文化的自信心。這應該是中華文化被一度滅亡的一個基本的間接原因。
中國社會與西方社會的差距是工業革命給拉開的。工業革命發生前全世界都還處於農業社會階段,農業社會是建立在農業文明的基礎上的,農業文明又是建立在農業科技的基礎上的,農業文明有其內在的結構,這個內在結構其範式是,在政治上的特徵表現為專制制度,基本上是君主專制制度,在經濟上的特徵表現為自然經濟佔主導的經濟,在文化上的特徵表現為一元論文化。中華歷史上的強盛主要是農業社會中的強盛,在這種強盛中,我國的文化光芒四射。其輝煌程度無文化能比,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伊斯蘭教文化等古文化雖有光芒但其絢麗程度與中華文化相比猶如是太陽與月亮。
英國於1769年發生工業革命,隨後西方國家都相繼發生,工業革命把西方送進工業社會。工業社會是建立在工業文明基礎上的,工業文明是建立在工業科技的基礎上的,工業文明有其內在結構,這個內在結構其範式是,在政治上的特徵表現為民制制度,基本上是多黨民主制制度,在經濟上的特徵表現為市場經濟佔主導的經濟,在文化上的特徵表現為多元論文化。在工業文明所包容的多元文化中,表現出一個共同的價值,那就是自由、民主、法治和人權。由於隨後又發生了第二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工業化在全球迅速擴展,這個在工業革命前後產生的共同價值今天就成為了普世價值。
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缺乏的就是民主、自由、法治和人權這些普世價值,這需要我們中華文化和文明向現代轉型。但是,在工業革命發生後的近一百年內,我們中華天下的領袖、士大夫沒有這種智慧和眼光,基本上是實行閉關鎖國政策。1840-1842年和1856-1860年發生的兩次鴉片戰爭,才使中國的領袖和士大夫覺醒,1861年才開始洋務運動,我個人認為這個運動持續到滿清滅亡。洋務運動就是工業化運動,但沒有實現工業化,中華文明沒有向現代文明轉型。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復辟帝制(君主立憲),從1916年其死後軍閥割據,一直到1949年中共建政,我國都處於戰爭之中,沒有機會實現工業化。這樣的結果是國民沒有世界視野沒有眼光,國內物質不豐富、科技不發達,中華文化和文明無法向現代轉型。國家不能實現工業化,民主力量就不能強大,民主力量不能強大政治強人就容易建立專制政權。滿清末年開始的洋務運動是專制政權主導下的近代工業化運動,從那開始一直到當代由於各種原因我國都沒有實現工業化,跟隨工業化而產生的民主力量沒有壯大,我國一直無法民主化。中華民國初年的民主化,被軍閥、後來的蔣介石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給破壞了。蔣介石國民黨的勝利和中國共產黨的勝利建立起的一黨專政制度,更使中華民族陷入專制的專制之中。國民黨一黨專政和中國共產黨的一黨專政,都奉行一個主義一個政黨,不允許中國人相信別的主義別的思想,相信別的思想別的主義,輕則坐牢重則殺頭,至少是利益受損。在這樣的環境下,不可能有所創造,這樣,中華文明和文化就無法向現代文明和文化轉型,中國人根本無法恢復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沒有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對外來文化與外來文明頂禮膜拜,中華文化亡不亡,中國人不關心。在這種背景下,一有強勢政治勢力推行外國文化,中國文化必亡無疑!
在這種落後的條件下,在中國人失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條件下,中國的所謂名師又不負責任地對中華文化大加討伐,使到中國人對中華文化殘存的自信心被徹底打得蕩然無存了。這是中華文化被一度滅亡的另一個基本的間接原因。
從左的方面批判中華文化的代表有陳獨秀、魯迅等,從右的方面去批判中華文化的代表有胡適等。作為"五四"運動的發軔者和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創始人,陳獨秀創辦《新青年》,猛烈地批判中華文化。陳氏認為,"中國歷史上現社會上種種悲慘不安的狀態,也都是這三樣道德(指三綱)在那裡作怪"。(《調和論與舊道德》,《獨秀文存》,第565頁)在中國左派中,沒有哪一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有魯迅這樣偏激的,他將中國的傳統文化概括為奴性文化和吃人筵宴。魯迅對中華文化傳統採取虛無主義態度,實際上是一個偏執狂,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批判,往往是決絕的態度,簡直要推倒一切。比如他說「無論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墳五典,百宋千年,天球河圖,金人玉佛,祖傳丸散,秘製仙丹,全部踏倒他。」胡適也領導新文化運動,打倒「孔家店」,全力鼓吹「全盤西化」。他認為,「現在大多數明白事理的人已打破了孔教的迷夢」(《新思潮的意義》),雖然到了晚年,胡適更多的從傳統文化中汲取資源,繼承文化中的精髓遺產,以促進自由、民主與社會進步。但他早期造成的影響極壞。其實,這些所謂的名師他們對中華文化的理解是不對的,眾所周知,「任何文明和文化都有超越時代的精神與具體的社會制度、規範和禮儀,前者是普世的,久經不衰的,後者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一個民族文化優秀與否,其衡量標準應該是看其文明和文化中超越時代精神的因素的多少。」(見本人的《中華道統不容中斷》,2012-6-17發表於愛思想網上)我國文化也不會例外,在中華文化中,超時代的精神有的是,比如,「仁、義、信、孝、廉、恥、愛國」,等等,它們適合於千千萬萬個時代。具體的社會制度、規範和禮儀有,比如,分封制、君主專制制度、中央集權制,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等等,現在已經不適用於中國和世界,必須廢除!所以,我們應該繼承中華文化中的超時代精神,借鑒普世價值並不斷創新構建中華現代文明和文化,而不是全盤否定。現今人文精神衰落,道德滑坡,陳獨秀、魯迅和他們那一代人在反傳統問題上的偏激就難辭其咎。如果不是陳獨秀、魯迅等一代人和後來的文化革命派「割裂」了傳統,中國百年歷史就不至於這樣坎坷。
1949年中共建政,將馬克思主義奉為「官學」,徹底清剿中華文化,這是中華文化曾經一度徹底消亡的直接主因。以上所說的中華文化消亡只是間接原因,假如中共不徹底清剿中國文化,儘管中國人由於沒有實現工業化、由於沒有民主化因而對自己的文化不自信,中華文化會變成弱勢文化但也不會一度中斷。中華文化和文明從1949年到1976年一度遭到徹底的摧毀,主要元凶是毛澤東。毛澤東懂中國文化但不信中國文化只信馬克思主義,他讓馬克思主義穿上中國文化的外衣,以此來欺騙中國人。毛澤東對中國文化的這種"貓論",決定著他可用之時就用,不可用之時就踩在腳下,甚至摧毀,最典型的是「文革」。 文化大革命可以看作是中國文化的大覆滅。
從1978年開始,中國進行改革開放開始,中華文化才得以復甦,
但鄧小平理論作為中國化了的馬克思主義,既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某些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華部分文化思想,不過是非常糟粕的部分。
由於實行一黨專政制度,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再加上鄧小平理論的"貓論"盛行,中國社會從官場到民間都已徹底腐化。現在的中國人仁義道德不認同,真不知無恥到哪天才會有盡頭?
我國從黃帝建國以來就以「仁義」治天下,五千多年來,「仁義」已成了中華文明和文化道統(根本精神)。仁義表現在政治上,就是孟子常講的「仁政」。現時代,我們也當然應講仁政,我們講的現代仁政就是尊重和保衛人權。歷史上,我國主要通過君主制來實踐仁政,應該說,在農業文明狀態之下,君主制是比較好的選擇,但是,從一般意義上講,現代工業社會之前的君主專制,其政治是與代表少數人利益的政治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的,然而,現代政治文明以"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法律形式,強調公意、民主選舉及法律程序在權力交替中的意義,所以,在工業文明中只有民主和法治才能從根本上保障人權,其他的制度都不能夠,一黨專政制度更不能夠。所以,我們應該隨著歷史的發展而不斷構建中華現代文明。從中華古代文明到中華現代文明的發展要改變的不是我國文明和文化的道統和超時代精神而僅僅是不符合工業化社會的具體的制度、規範和禮儀,中華文明和文化的道統和超時代精神在我們構建中華現代文明的過程中只能不斷發揚光大。但也必須指出,這不是為了簡單的復古。我們與當今的復古主義不同,我們知道在中華文明中有優秀的成分也有糟粕的成分,我們要繼承的是中華文明的精華而不是全部。我們要學習西方文化,但是我們不是要全盤西化。我們要學習西方文化中的普世價值而不是其他。中國現代文明必須在世界的發展中不斷構建,中華古代文明和中華現代文明應該是一脈相傳的。中國現代文明一定是古代文明的發展,中國文明和文化的道統和超時代精神必須是貫穿中國古代文明和現代文明的主線。
從洋務運動以來,已有一百五十一年,但中華現代文明和文化的構建任務還沒有完成,主要原因是:中國沒有實現工業化、從洋務運動以來基本上是專政橫行、眾多名師不懂得現代文化是從古代傳統文化繼承其精華而來的。所以,中華文化和文明要轉型,必須實現工業化,以便提高國民的視野;必須廢除專制制度,特別是一黨專政制度,以便為文化創造提供自由環境;必須正確對待中華傳統文化,同時,學習普世價值,與時俱進。只有這樣,在未來三十年左右,中華現代文明才能構建完成,中華現代文明才能與美國文明並駕驅齊,並共同輻射世界!
2012-6-23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