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遲領養老金 誰是最終的犧牲品?
中國未來可能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這一消息如巨石擊水,迅速引起熱議。從輿論上看,反對者多,支持者少。
專家分析,此次人社部強硬表態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或是無奈之舉。對於漏洞很多的養老保險制度來說,也許只能是揚湯止沸。
無奈之舉?
6月5日,人社部公開稱,推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人社部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社保專家分析,過去人社部每次提到延遲退休年齡,就會招致一片反對。每次一有反對,人社部就會退縮,放棄不討論。然而,這次語氣比較堅定,一方面從國際範圍來看,確實是必然趨勢,另一方面,由於中國老齡化進程加速,養老金支出面臨極大壓力。
根據5日公布的《201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去年全年中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16895億元,其中徵繳收入13956億元,各級財政補貼2272億元。全年基金總支出12765億元。
儘管從數據來看,目前中國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總收入依然大於總支出,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分析,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收支狀況還比較樂觀,只是因為連年的財政補貼和不斷擴大的覆蓋面暫時將制度背後的財務隱患掩蓋了。
其實,中國養老金制度潛在的財務風險已現苗頭。據人社部統計,2010年若剔除1954億元的財政補貼,企業部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徵繳收入收不抵支的省份(含新疆建設兵團)共15個,缺口高達679億元。
上述社保專家認為,這種狀況是由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設計不合理導致。因此,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確可以緩解養老金支出壓力,但對於漏洞很多的養老保險制度來說,這種做法只能算是揚湯止沸,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利弊孰大?
不久前,美國國際集團(AIG)CEO羅伯特•本默切提出,退休年齡將需要提高到七八十歲,這樣能減輕養老金和醫療衛生服務的負擔,讓老年人工作更長時間,同時減輕年輕人的負擔。
本默切此言有點語不驚人誓不休的意思。畢竟,根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統計,2008年美國人均預期壽命也只有77.8歲。
延遲退休年齡可謂有利有弊:好處是可以提高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增加退休後收入、有利於養老保險基金收支平衡;不好在於,60歲以上的年長勞動力競爭力下降,一部分人將難以找到合適的工作;延遲退休年齡後,對在業時收入低、退休後預期壽命短的職工不公正;低技能、身體不好的老年人會成為「犧牲品」。
昨日在新浪微博關於「你是否支持彈性延遲退休年齡」的投票中,5000多名投票者有超過九成投了反對票。
從各方評論上看,焦點在於社會公正。許多人提出,在延遲退休上,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國企員工和私企員工應該有所區別,不能一刀切。
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亦建議,為降低由此可能帶來的社會震動,使政策效益最大化,政策不應一刀切,而應採取彈性介入的自願原則。
另一爭議在於是否會對就業產生影響。褚福靈認為,如果實行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政策,每年將會涉及上千萬人,並導致年輕人無法進入這些崗位。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保學者李珍則持不同意見。她認為,延遲退休年齡,會影響部分就業,但是沒有想像中那麼大。
李珍分析,這一方面是因為退休並不意味著離開勞動力市場,有些人繼續以返聘等形式參與就業。根據統計,退休後參與就業的人員比例在20%以上。另一方面,在預期壽命延長的情況下,仍然保持較低的退休年齡,導致養老保險制度贍養比惡化,這就意味著就業人口需要繳納更高的養老費率,導致勞動力成本相應上升,從而對新增就業崗位會產生擠出效應。
《2011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提出,要達到制度平衡運轉,中國養老保險制度必須調整制度參數。參數的調整面臨三個選擇,即下調替代率、上調繳費率、通過提高退休年齡來人為調節贍養率。從中國目前情況來看,前兩者基本沒有調整空間,因為養老金替代率只有不足50%,不能再下降;繳費率已令企業成本增加,無法再提高。通過提高法定退休年齡來間接調整贍養率是唯一較為可行的出路。
「我們不能指望延遲退休年齡能解決養老保險制度所有的問題,但它確實會對制度的贍養率有所改善。」李珍還指出,提高退休年齡、延長繳費年限對個人退休水平的提高都是有益的。按照基本養老保險的計發辦法,個人的繳費工資基數的大小、繳費年限的長短以及退休年齡都會影響個人退休時的收入。
從國際情況來看,截至2010年底,所有歐洲發達國家的退休年齡都在61歲以上,其中冰島、挪威男女都是67歲,瑞典、丹麥、德國等為65歲。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