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方債風險低估,可能集中爆發

中國地方債務今年開始陸續進入償債的高峰期,但很多地方政府嚴重缺乏償債資金,而且債務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更有消息說,國家監管機構竟然將有問題的地方債務納入安全的投資範圍,嚴重低估了投資風險。

官方媒體說,中國財政部今年將代地方政府發行2500億元的政府債券,省、市、縣三級地方政府債務的規模今年也將從10.7萬億元提高到12.5萬億元左右。

中國銀監會之前多次以地方債佔GDP總量的比重相對較低為由,強調地方債務是可控的,而這種樂觀態度近期似乎有所轉變。

首先是地方債務的風險被嚴重低估。彭博新聞社援引消息人士的話說,中國銀監會上月表示,他們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的1.8萬億元貸款錯誤地劃歸為優質貸款,一些銀行將政府補貼等類開支納入了項目現金流的計算。

二是35%的地方平臺債務今年開始陸續進入償債的高峰期,總額大約在4萬億元左右,去年到期的有2萬億。

*迴避違約潮*

但很多貸款的本金根本無法償還。官方媒體說,各銀行已開始延後地方債務的期限,避免出現違約潮,地方政府也紛紛要求延長貸款的「展期」。高盛集團中投管理部副主席哈繼銘認為,項目投資到收益需要時間,現在償債恐怕有難度:

「可能地方感受到一些壓力,因為那麼多項目剛投了幾年,可能還沒到收益期,但償還期已經到來。所以我相信一定程度的展期看來也是不可避免的,借新債還舊債嘛。」

財經網說,中國政府已經指示國有銀行對地方政府的貸款進行「大規模滾轉」,並稱此舉將使政府推遲應對可能給經濟前景蒙上陰影的地方巨額債務。央行貨幣政策委員夏斌對這種做法表示擔憂:

「如果說地方政府還不了錢,銀行再貸款來還債,這算啥解決風險的辦法呢?但是我們說,借新債還舊債,不是不可以,是指基於這些項目本身還是有償還能力的。」

彭博新聞社說,很多方政府本來是靠土地出讓金和公路收費等基建項目來籌資的,但中央政府近來取消了一些公路的收費,並要求地方政府從土地出讓金中拿出更多的錢投入教育和土地灌溉,進一步增加了地方償債的壓力。政府在制訂政策時顯然沒有考慮這樣做的後果。

*政府信用的機制風險*

銀監會和投資人都擔心,地方債務如果無法償還,可能導致中國銀行系統在不到20年的時間裏不得不進行第三次拯救。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賀鏗認為,政府的信譽已經受到了損害,其中的教訓必須吸取。

他說:「根本的問題是,我們的債務在這個機制之下可能有風險。因為我們的機制是借債人不考慮還債,政府的信用在這個問題上基本是沒有的。我當書記,我千方百計借錢,借了用好了,讓我這幾年混得挺好,等還錢的時候是下面的書記來管。所以說地方債務儘管只有11萬億,我還是很擔心的。」

中國銀監會目前商未明確銀行應如何處置這1.8萬億元的錯劃債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