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中國古代飾品--單寶簪(組圖)
簪者,讚也,是用來綰住頭髮的一種發具。
中國的古簪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我們的祖先使用髮簪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中國殷商時期出土的文物中,髮簪就已經顯現了它的遠古的身影。它曾經是古人廣泛使用最常用的發具。
一般來說,製作髮簪的材質可以分為金、玉、象牙、竹、木等等。而從製作工藝上分,也有鏤刻、累絲、鑲嵌等。古人對髮簪還有多種的叫法,如釵、扁方、步搖等都統稱為簪。
簪在古代是男女通用的,杜甫有詩「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皇帝在節日裡賜給大臣的禮物通常是——簪。古代時規定罪犯不許帶簪,就是貴為后妃如有過失,也要退簪。因為簪還象徵著尊嚴。
鑲嵌多個寶石的簪(多寶簪)繁美華麗,鑲嵌單個寶石的簪(單寶簪)也有一種特別的美。
瑪瑙佛手形蜜蜂形金簪
明朝天啟七年(1627年)長11厘米,簪首長3厘米,寬3厘米。1974年南京江寧出土兩件,形制相同。中間用壘死工藝製成花葉狀托,三托頂端為橢圓形托,原應有嵌物,今遺失。三托均嵌瑪瑙,中間較大,色橘紅,作佛手形,兩側較小,色紫,亦作佛手形。頂端有一隻瑪瑙製成的小蜜蜂,形態栩栩如生。「蜂」與「豐」有諧音,寓意風調雨順,豐收吉慶,流行於明清時期。
嵌綠松石花形金簪
明朝正德十二年(1517年)長11.5厘米,簪首直徑3.8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門外板倉徐輔夫人墓出土。金質。簪針呈圓形。簪頂作花形,用近似繞出六個花瓣,中間有一圓形金托,金托周圍以金絲做出花蕊,托內嵌一綠松石。
嵌水晶金簪
明朝天啟七年(西元1627年)。長11.2厘米,簪首直徑2厘米。1974年南京江寧殷巷沐叡墓出土。金質。簪針一端呈長方形,末端為圓形。簪首作出八面形金托,上嵌水晶一顆。水晶經磨面處理後形成形狀不同的二十五個面。頂有一平面,底層八面與金托一致。每面都有很好看的折射角度。
嵌貓睛石花形金簪
明朝正德十二年(西元1517年)長11.5厘米,簪首直徑3.8厘米。1977年南京太平門外板倉徐輔夫人墓出土。金質,簪針呈圓形,用金絲燒出六個花瓣,中間有一圓形金托,金托,金托周圍以金絲做成花蕊,托內嵌一黃色貓睛石。貓睛石又稱「貓兒眼」,經光照射可在寶石中央形成一道細長的線柱,極似貓的眼睛。史書記載這種寶石產自南亞諸國,因其罕見而益顯貴重。
餾金鑲寶石扇形簪
嵌寶石雲形金簪
明朝(西元1368-1644)長16.2厘米,簪首長5.7厘米,寬3.7厘米。1982年南京太平門外板倉徐達家族墓出土。金質。兩件,形狀對稱。簪針呈扁平裝,簪首以舒展自如的雲朵構成圖案,依寶石形狀做成圓托,托內嵌紅寶石,綠松石等寶石,富麗華貴。
紅珊瑚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