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研究報告稱福利分房開始替代市場供應

 2012-03-02 13:0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從2010年開始,中央政府著力建設保障性住房,但研究報告提醒,中國現「福利房回潮」。

2012年2月29日,REICO工作室發布《2003年以來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政策研究》,該報告的負責人岳國強指出了上述問題。上述工作室由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商策略聯盟共同支持建立,目前獨立開展房地產市場研究。

岳國強介紹,中國城市住宅供給,由兩個部分---「傳統的業主自建」和「房地產(商業性)開發」組成。以住宅為例,在1998年傳統業主自建住宅佔全社會住宅總供給量的近70%,而房地產商業開發的住宅供給,僅佔總供給的30%左右。

他指出,城鎮住宅總量增長並不快,但供給結構發生了變化,「產業化」供給方式逐步替代傳統「自給自足」方式,到2006年,包括機關、團體、事業單位等自建房部分降到31%,市場部分上升到68.6%,接近於70%。

但現在需要警惕的是,這種替代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岳國強指出,2006年市場部分佔比72.2%,2010年市場化這部分的比重只佔到73%,基本上沒有變動。在1998年已經應該停止的「福利分房」、「單位建房」開始回潮。

華遠地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任志強也指出,現在很多保障性住房的資金問題,是單位的團購或者單位的福利房解決佔到很大的比例,「比如上海,7000多塊錢賣給某機構就算福利房,這種現像在全國各地都有」。

當日REICO工作室發布的報告還指出,保障房未能堅持「滿足基本住房需求」這個原則,未能集中資源,滿足最困難群體的「基本需求」。現行政策體系設置了多種保障性住房類型,似乎公允地對應了不同收入群體,實際上更多的是迎合形形色色的所謂「夾心層」的訴求,導致保障資源使用分散,喪失了對「保障基本需求」原則的堅持,迷失了保障制度的核心目標。而保障「基本住房需求」的主要對象,應該是社會成員中收入最低、住房最困難的家庭,但多年來,用於保障的資金、土地更多的、更大比例的被用於幫助那些已經「衣食住行無憂」的社會成員購置住房資產。

REICO工作室認為,上述問題引發了更多的不公平。大部分購置型保障房被「不同程度吃財政飯」的單位,如國家機關、部隊、大學、國有企業、事業單位團購或安排自建,而這些單位的工作人員決不屬於社會上的低收入階層,現在「經濟適用將軍樓」、「經濟適用教授、教師樓」、「經濟適用科級、處級、局級樓」絕不是個別現象。

上述《報告》強調,「公共租賃住房」的設立和大規模建設,將妨礙租賃市場的發展,擠出租賃市場上「按市場價格出租」的私人住房供給。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會長聶梅生也表示,在住房雙軌制改革中,保障房缺失已久,現在彌補欠賬是應該的,但「保障不等於福利,現在有點把保障和福利混在一起,這個是不對的」。

她認為,如果將保障房推向全民型的福利,不要說中國現在承擔不起,就算是已經走了這條高福利道路的歐洲國家都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不能把保障當成福利。政府必須明確公租房目標和出發點,保障「該被保障的階層」。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財新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