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很早以前,在奔騰的汾河岸邊,呂粱山腳下,有個紅杏簇擁的小村莊,名叫「杏花塢」。杏花塢人大都以釀酒為生,世代相傳。進得村來,只見酒旗高挂,酒肆林立,生意十分興隆。那時候,每逢春日,柳絲婆娑,杏花吐艷,文人騷客雲集杏花塢,都要到村中酒店吟詩作賦,買酒看花。其中一家酒店因店主人辛勤勞作,童叟無欺,很得飲者稱道。
有一年冬天,北風呼嘯,雪花飛揚。從村外來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道,直奔這家酒店。店主人見他衣不蔽體,渾身發抖,沒等他開口就舀了一大碗酒給他喝。那窮老道接過酒來,一口氣就喝乾了。喝罷,感激地點頭笑了笑,拾腳便走。店主人的兒子見那老道分文未給,十分惱火,便追上去討問酒錢。店主人忙將兒子拉回來說:「你看他衣不蔽體,哪有錢付給我們?算了,讓他走吧!」第二天,大雪繼續下個不停,路上行人很少。店主人正在家裡悶坐,忽聽門外有斷斷續續的扣門聲。店主人開門望去,見一位白衣、白冠、白髮、白鬚的「雪人」踉踉蹌蹌地闖了進來,仔細一看,才認出還是昨天那個老道。店主人急忙扶住他,見他身子都快凍僵了,就將他扶進店裡,吩咐老伴快去燙酒熱萊。過了一會兒,酒萊端了上來。老道顧不得多說,片刻就把兩大碗酒喝光了。吃罷酒萊,老道身上暖和多了。他連聲道謝,起身就要出門。店主人見外面依然大雪紛飛,一再挽留,老道執意不肯。店主人送走了老道,一家做了些粗茶淡飯。吃飯時,店主人的兒子埋怨父親說:自家小本生意,哪裡吃得住如此慷慨施舍?」店主人生氣地說:「你懂什麼!富人有錢飲酒取樂,窮人沒錢也該借酒禦寒啊!我們怎能見他凍餓而不管呢?」第三天,老道又到店裡,一氣喝了三大碗,終於玉山傾倒,爛醉如泥。店主人喊來兒子,把他攙扶上炕,端湯餵水,一直守候在他身邊。老道醒來之後,十分感激。店主人怕他摔倒,雙手攙他出了店門。經過門前水井時,老道問:「做酒就用這井裡的水嗎?」店主人點頭說:「是。」一陣冷風吹來,老道酒氣上湧,隨著響亮的嗝聲,一股白色酒氣直衝井底,霎時就見井水湧動,一股股酒香從井裡飄散開來,這口井裡的水就變成了芬芳郁冽的美酒。消息傳開後,人們紛紛趕來觀看,都說這是一口神井,方知那老道是仙人下凡。從此酒店得名醉仙居,慕名前來買酒的人越來越多。
幾年以後,善良樸實的店主人去世了。他的兒子好吃懶做,吝嗇貪財,對來飲酒的客人十分刻薄。一天,那老道又來到「醉仙居」,店主人的兒子見財神爺臨門,忙滿臉堆笑,十分慇勤,擺出好酒好飯招待。老道問他生意做得如何,店主人的兒子卻嘆氣說:「生意雖好,井水能變酒,可沒有酒糟餵牲畜了。」老道一聽,,覺得這少年也太貪心不足了,十分生氣,不顧他的挽留,轉身就走。當他走出店門,路過井邊時,用袖輕輕一拂。店主人的兒子見井裡冒出一股白氣,老道飄然而去。待他又打起井水來時,不再是酒,卻又變成水了。店主人的兒子正在納悶,抬頭看見老道留詩一首:「天高不算高,人心高一梢,井水當酒賣,還嫌沒酒糟!」店主人的兒子自知好吃懶做生活不下去,只好動手親自做酒。從此,他漸漸改掉了吝嗇貪財、好吃懶做的毛病。
說也奇怪,用這井裡的水做出的酒,別具風格,又變得香綿可口了。傳說中的那口「神井」,至今猶在。明未清初的思想家、著名的詩文書畫大師和醫學家傅山先生親筆題書的「得造花香」四個大字,如今仍鑲嵌在井邊的牆壁上。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