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80後白領小菲發現,自己春節前後的日子似乎完全被飯局包圍了。本以為年前各種客戶答謝會、同事聚餐可以在新春的鐘聲後告一段落,誰知同學會、單位開年聚餐以及商務洽談接踵而來。「我總想個性一回,對無關緊要的飯局說‘不’,多用些時間陪陪父母,但現在的年輕人,有幾個真敢這麼‘囂張’?」
如今,不少年輕人感覺自己參加的飯局越來越多。不少飯局讓人頭疼,有的需要送紅包,有的是為了還人情,有的則是工作需要,還免不了喝酒傷身。為此,很多人感嘆自己患上了「飯局焦慮症」。
近日,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民意中國網和搜狐新聞中心,對1704人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6.6%的人感嘆自己的飯局很多。受訪者中,70後佔36.6%,80後佔28.9%,60後佔21.9%。
受訪者評出「最不願參加的五大飯局」
小菲說,不少年輕朋友都感嘆「飯局猛於虎」。其中最讓人膽寒的就是商務聚餐,不僅氣氛緊張,還要不停地在推杯換盞中找話題、說客套話,甚至經常連飯都吃不飽,只得回家開小灶。「如果不去,輕者領導會說你不懂事,重者可能丟飯碗;去了吧,如果不陪吃陪笑、不會來事兒,領導還是會不高興。」
小菲告訴記者,如今網上盛行「職場飯局寶典」,教年輕人如何逗樂,說要隨時準備冷笑話、葷段子,最好會點兒小魔術,還要能察言觀色,適時為領導擋酒,為客戶夾菜。「有幾個朋友研習寶典後,都開玩笑說自己的碩士、博士白讀了。」
調查中,受訪者評出「最不願參加的五大飯局」,其中「商務聚餐」排在首位,65.4%的人選擇此項。其他還有朋友的喜宴和滿月酒等(46.8%)、同事聚餐(39.4%)、同學會(33.6%)、親人的喜宴和滿月酒等(24.3%)。
「親友的喜酒直接關係到錢的問題,當然會焦慮啊。」長沙市某國企職員陳慧然說,「給多了吃虧,給少了面子上過不去。有時朋友在老家請客,還得查查當地人通常給多少紅包。我去年給出去的紅包就不止2000元。」
為什麼人們焦慮飯局?調查中,84.5的人首選「要喝酒應酬」;57.9%的人覺得焦慮的主要原因是「沒什麼共同話題,感覺很尷尬」;50.1%的人將原因歸結為「需要送禮」;33.5%的人選擇「時間緊張,但不得不去」。
「中國就是個人情社會,老不出去應酬,在這個社會怎麼生存發展?」陳慧然現在已經練就了一套太極式的拒絕招式,「只要多年未見的好友突然來電話問我某某時間是否有空,先直接開口說在外地出差,再聽朋友要做什麼;只要預感近期有商務應酬,提前一週就在領導面前哀嚎自己胃疼,或者兒子最近臉色不好……」
調查中,73.4%的人表示焦慮飯局,通常不願參加,能避則避。僅9.0%的人面對飯局「都願意參加」,2.4%的人會「直接拒絕」。
很多飯局請客者和被請者都受累
調查中,86.4%的人指出,現在很多飯局不僅是被請者受累,請客者也很累,但不得不勉為其難。
小菲常遇到「被請難拒絕,不請傷感情」的情況。「有時別人請你,是為了讓你幫忙,你也被架起來了,會吃了別人的嘴短,不得不做點兒什麼回報人家,特別是在這個忙幫不了的情況下,壓力會更大。飯局帶給被請者和請客者的,是一種雙向的負擔。」
「在人際交往中,正是存在這種隱性的人情利益關係,一些人才會情不自禁地請與被請著。」天津郵政儲蓄銀行職員馬友斌認為,現在大家焦慮的飯局,主要是商務聚餐以及有領導在場的同事聚會。這樣的飯局不僅可以打通或維持與客戶的關係,還可以拓寬人脈,維護上下級和同事間的關係,有利於前途和升職。這也是為什麼大家都焦慮飯局,而飯局永遠延綿不絕的主要原因。
雖然不少人焦慮飯局,也不願參加飯局,但調查發現,66.0%的人認為飯局在生活中存在一定積極作用。
為什麼人們熱衷組織飯局?85.2%的人認為飯局有助於建立人際關係網;66.5%的人覺得很多人組織飯局是為了還人情;49.6%的人感覺目的是收紅包。
山西省物產集團發展改革部副部長侯愛萍認為,如今很多飯局成了一些人腐敗和變相拉幫結派的平臺。這樣的飯局日益增多不僅會讓社會風氣更加浮躁,造成社會財富的極大浪費,更重要的是,這會讓很多年輕人覺得「既然一頓飯能解決很多問題,幹嘛還辛辛苦苦腳踏實地辦事呢?」
為此,侯愛萍建議國家加強對公款吃喝的限制管理,讓公務人員起到正確的引導和表率作用。媒體也應肩負起匡正社會風氣的責任。對於普通人而言,應倡導「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健康的人際交往模式。
陳慧然則認為,我們社會應該建立一種讓踏踏實實幹活兒的人更容易成功的機制,讓投機者沒有機會和渠道拉關係、走後門。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