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代不同了:現在來的新移民可真牛
多年前剛剛落地加拿大時,「新移民」一詞差不多就是生計艱難、經濟窘迫的代名詞。
那時國內的工資水平很低,多數人雖然也辛辛苦苦攢下一點血汗錢帶到了加拿大,可一換成加幣就剩不下多少了。為了生計,很多人不得不去打累脖,然後再慢慢讀書、找專業工作。等生活真正穩定、安逸下來,往往需要兩三年的時間。
我的老移民房東曾經對我說過一句話:「在加拿大,一切都不用著急。麵包會有的,牛奶也會有的。這些全都取決於時間。來的時間越長,日子就會過得越好」。
這種說法在當時確實有一定道理,可在今天看來卻有點「過時」了。遠的不說,單是我認識的幾位新移民,與我們當年的境況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就說朋友H吧,登陸多倫多才不到兩個月,就買了一幢漂亮的大房子,而且是一次性付款。
熟悉H的人都知道,他在中國並非什麼高官富豪,只是普通的白領階層。這次為了買房,他們夫婦賣掉了國內三套房子中的兩套,又加上了多年存款,還有出國前一次性取出來的數目相當可觀的社會養老保險金。至於剩下的那套房子,他們打算一直留著,待自家人回國度假時享受。
光是這一件事兒,就足以讓許多老移民感慨了。想當初剛來加拿大,不是分租house,就是和人家share公寓。至於買房,那是連想都沒敢想,更別說一次性付款在高尚社區買這麼一所大房子了。
可H卻說,像他們這種條件,目前在中國大城市裡實在太普遍了。人到中年的白領階層,誰沒有兩三套房子,誰家手頭又沒有點存款呢?怎奈國內人才濟濟,競爭太過激烈,這個年齡的人多半已經沒有太大的發展空間。於是為了孩子的教育,H賣了房子,攥著一大筆錢轉往加國發展。
我的老鄉S更牛。她才剛一落地加拿大,就得到了一個非常好的專業工作。移民前,S在一家大型國有企業的國際業務部從事財務工作。在準備登陸加拿大以前,她就曾向位於多倫多的一家跨國公司遞過簡歷。可惜那時候對方表示暫時不招人,這件事情也就沒什麼結果。
落地多倫多以後,H在尋找其他機會的同時,也一直和這家公司的人事部門保持聯絡。就在不久前,該公司忽然通知她去面試。原來,這家公司的財務部門有人因故辭職,急需有人頂替其位置,於是S就獲得了這次難得的面試機會。
S雖然來加不久,但原來的工作需要經常和外方打交道,因此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加上在大型企業工作多年,對財務工作的流程可謂瞭如指掌。沒費太大力氣,她就得到了這個工作機會。
沒有本地學歷,甚至連ESL之類的課程都沒讀過一天,一落地就獲得這麼好的專業工作,周圍人自然羨慕不已。S本人也很興奮,一再說自己「太幸運了」。不過,偶然之中也有必然,機遇只會青睞那些有準備的人。S能獲得這麼好的工作機會,從表面上看是運氣好,但她多年積累的工作經驗以及出色的英語水平恐怕才是起決定作用的因素。
再說說我另一位朋友的故事。F一家三口已經移民這裡多年,最近剛剛才把父母辦過來,兩位老人也算是名副其實的新移民了。F的父母都是中學退休教師,不僅思想開通,還特別善於接受新鮮事物。來加不久,老兩口就提出要去考駕駛執照。F夫婦一開始對此並不贊成,覺得老人雖然在中國會開車,可畢竟年紀大了,外語又不好,恐怕很難通過這裡的路考。不過父母一再堅持,F只好答應讓他們去試一試。
萬沒想到,老兩口在路考中居然都是一次pass,令兒子兒媳喜出望外。老人別提多自豪了,得意地說:「好歹我們也在國內開了這麼多年車,中國的路況可比這裡複雜多了,加拿大的考試對我們來說還不就是小菜一碟?」大家聽後,都笑得不行。
也許是因為現在國內汽車普及率越來越高吧,我認識的好幾位六十歲上下的新移民老人都像F的父母一樣考下了加國駕照。移民以後,他們不僅幫助孩子分擔家務,還能自己獨自駕車出去購物、就醫,或者接送孫子孫女上興趣班,確實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子女的負擔。
誰說老年移民只能在家裡看孩子做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現在的這些新移民老人,真是越來越讓人刮目相看了。
其實說到底,移民生活過的怎樣,最終憑的還是自己的實力加努力,而並非「熬年頭」。如今的新移民,無論在經濟實力還是在外語水平、適應能力上,都比當年的我們強了不少,這對華人社區整體實力的提高,無疑是好事一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