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僕內需=國民內虛
公款吃喝是個老掉牙的話題。邊吃邊研究著如何治理,吃和說,都很磨牙,多年來在不懈批評和不斷治理的過程中,有些人真的老掉了牙。
深圳市委書記王榮在本市政協會上「總結點評」委員們的大會發言,大篇幅談及「三公消費」。他指出,最難(解決)的是公款吃喝,「大酒店的價格扭曲了,這是公款吃喝的價格,如果不是公款吃喝,酒店的餐飲價格絕不可能有這麼高。公款吃喝就是擾亂市場經濟!」
抨擊公款吃喝「擾亂市場經濟」,可謂出了點新意,這裡,還有自身的「經驗體會」做根據。王榮說「大酒店的餐飲價格很貴,自己目前的收入一頓飯也請不起」。這說法,把自己「混同於普通老百姓」了,一般老百姓也是這樣想的。不過,市委書記的「經驗之談」,肯定會招來網民的譏諷和謾罵,網民們不會承認高官和他們屬於一類人,他們堅信,高官的消費與自身的合法收入之間,沒有什麼關聯。
若有實權官員出面叫窮,輿情反饋都將是消極和負面的,這一點,對每個網路意見觀察者來說,都是簡單的常識。或許,那位叫窮的官員真的比較廉潔,網民真的冤枉了他——既便如此,真正讓他蒙冤的,說到底還是他的同僚或上級、手下。
公款吃喝「擾亂市場經濟」,觀點並不錯。據早些時候的調查,中國餐飲業營業額中,大約百分之二十是公僕們「代表人民消費」的,這領導潮流、示範民間的公款消費,就難免抬高人均消費數與全民幸福程度,導致市場信息扭曲。
公款吃喝一旦減少則導致多家飯店關門,則成為餐飲業的大災難,這樣的地方在全國並不少見。酒店老闆最怕失去公款消費客戶,甚至有過餐飲老闆以保護企業為由,集體上書反對遏制公款吃喝的現象。
高、中檔酒店的財務特點為公費佔很大比重,餐飲業龍頭企業靠公款吃喝支撐,此類地區的共同特點即「民窮」,或者叫「官富民窮」。平心而論,深圳還是比較不錯的地方,這裡公款消費數額對餐飲業產生很大影響,而在許多地區,公款消費對餐飲企業存亡起著決定性作用。故而,網友戲言「腐敗是中國經濟的脊樑」;「公僕,是餐飲業的中流砥柱;沒有他們,就沒有中國餐飲業」,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必擔心失去公款吃喝支撐後的餐飲業,要是那一天到來,老百姓的日子才真好過了,飯店的生意才會真正好起來,餐飲業GDP反映的就是健康發展、貨真價實的國民經濟。
在早我說過:「我們相當的一部分GDP是可恥和愚昧的,記錄了恥辱、不智、虛偽和罪惡」。像公款吃喝,就產生不少GDP,可將其當作「可恥GDP」的典型例證。
「公款吃喝擾亂市場經濟」是個小錯誤,就算是一種罪行,也無法追查。因此,抨擊與追究公款吃喝還得講政治、講制度、講法治。公款吃喝其實就是直接「喝血」,拿走的是國民的「可支配收入」,奪走公眾醫療費、學費和居住空間,其性質,當屬徹頭徹尾的「公僕犯罪」。
公款吃喝拉動內需的理論也不錯——以國民「內虛」為代價,確實拉動「公僕」的內需。
公款吃喝久禁不止,具有鮮明的標誌意義:其一,連一張貪吃的嘴巴都管不住,其他的嚴管和吏治也皆成扯淡;其二,沒有民主機制監督、制衡的權力系統,將「不透明財政」和「隨意聚財用財」視為命根子,公款吃喝之所以成為「必需」,概因這一「權力福利」或「工作方式」,處在「反反腐」與「反民主」的陣地前沿。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觀點和陳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