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員選拔 需具備高超道德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四十六· 梁紀二》
春,正月,癸卯朔,詔曰:「二漢登賢,莫非經術,服膺(1)雅道,名立行成。魏、晉浮蕩(2),儒教淪歇,風節罔樹(3),抑此之由。可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廣開館宇,招內(4)後進。」於是以賀瑒及平原明山賓、吳興瀋峻、建平嚴植之補博士,各主一館,館有數百生,給其餼廩(5),其射策(6)通明者即除為吏,期年(7)之間,懷經負笈(8)者雲會。瑒,循之玄孫也。又選學生,往會稽雲門山從何胤受業(9),命胤選門徒中經明行修者,具以名聞。分遣博士祭酒,巡州郡立學。
【語譯參考】
春季,正月,初一,梁武帝下詔說:「兩漢進用賢能,所重視的都是儒學經術之士,他們都信奉大雅之道,人人飽學,因此能樹立名節,德行有成。魏、晉以後士人輕浮放蕩,儒學名教淪喪殆盡,風範節操無所建樹,或許正是由於這個緣故。可以設置《五經》博士各一人,廣泛擴建館舍,招納後來好學之士。」
於是任命賀瑒及平原人明山賓、吳興人瀋峻、建平人嚴植之補為博士,讓他們各主持一個館,每館有數百名學生,由國家供給月糧,其中在射策考試時應對自如,見解通明的人,就被任為官吏。
一週年之內,胸中裝滿經略,背上背著書籍來遊學京師的人像風雲聚會。賀瑒,是賀循的玄孫。朝廷又挑選學生,送他們去會稽雲門山跟從何胤學習,命令何胤選拔門徒中經術明達、品行高潔的,把他們的姓名上報朝廷。朝廷又分派博士祭酒巡視州郡的立學情況。
【研析】
梁武帝蕭衍一向崇尚儒學,深感於兩漢任用的都是信奉雅道之飽學之士,故能樹立名節德行有成,故決定成立一專責機構,來培養人才,遂設置五經博士。
為了讓他們潛心學習,還供給月糧讓他們無後顧之憂,難怪至京師遊學的人絡繹不絕。因為這一方面是他們通往仕途的好途徑,另一方面如果大家都能認真的學習正統文化,將使整個社會的道德提升,無形中能使社會安和樂利,促進國家穩定。
梁武帝下詔的此政策,的確影響整個國家深遠,不失為英明之道。詔中還特別強調選拔出來當官的必需是品行高潔的,可見梁武帝能深謀遠慮,知道品德重於一切,只有具備道德高超的人出仕,才是國家人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