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對經濟問題的見解已然犀利依然延續。但郎咸平近日對中國發電行業的言論可能說明瞭一個問題:經濟學家並非對所有行業都瞭解。
比如,郎咸平說「五大電廠」根本沒有虧損,但「五大電廠」這個說法本身就不知所云:如果指得是五大發電集團,那去年大唐集團明明就是整體虧損的,而且今年虧損得更多;如果是指五大發電集團的所有發電廠,那麼五大發電集團的發電資產並未全部上市,通過上市公司作出判斷也不全面。
說中電聯只想漲上網電價,零售電價和他們「沒有一毛錢關係」,顯然並非如此。
發電企業把電按照上網電價賣給電網公司,再由電網公司按照銷售電價(零售電價)賣給民眾。也就是說民眾繳納的電費是按照銷售電價來計算的,而銷售電價肯定要比上網電價高,這個差價就是電網公司的收入。如果只調高上網電價、不調銷售電價,就意味著調價對發電企業緩解虧損有益、對民眾沒有任何影響,而電網公司會損失一部分收入。但是,中電聯的理事長就是國家電網公司總經理,兩個單位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怎麼會 「沒有一毛錢關係」。甚至郎還讓中電聯對國家電網發起反壟斷調查。
比如,技術革新當然重要。但現實是,一個2臺60萬千瓦機組的電廠投資超過40多億,投資還沒收回不可能推倒重建。而已經建成的電廠再想降煤耗就很難的了,缺水地區建的空冷發電機組更難。最為要命的是,煤炭價格基本是市場化的,電價是管制的,今天用新技術建電廠,還沒等電廠投產,煤炭價格就能追上來。在這樣的環境中,技術革新能發揮多大作用呢?
以上種種,並非病症之根本。根子在於,電力體制改革10年來,推進猶如老牛拉破車,時常讓人感到在走回頭路。電力體制改革的核心就是電價改革:讓電價市場化,讓發電企業與用戶直接對接,讓電網從電力交易中獨立出來、成為公共服務部門、由政府核算收入。
現在電力體制改革進入到核算各地電網輸配電成本的階段,但如此簡單的工作卻進展緩慢,其背後則是不願從電力交易中抽身的電網公司。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郎咸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