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大媒體近來紛紛報導肉菜價格回落的消息,其中,山東白菜的收購價降到了每斤1毛多,僅為去年的十分之一。有分析認為,中國的農產品產銷信息系統不完善、生產者缺乏組織合作等,使農副產品市場價格大起大落,農民深受其害。
北京的「經濟觀察網」星期三報導說,山東青島膠州是中國知名的白菜生產基地,去年那裡的白菜每斤可以賣到8毛甚至1元錢,而現在每斤白菜的收購價才1毛出頭。據山東膠州市大白菜協會理事趙義榮的估算,即使不算農民的勞動力成本,每斤白菜至少要賣1.5毛才能保本,才能把種子、化肥等生產資料的花銷拿回來。今年白菜價格的大跳水讓白菜種植戶和白菜種植企業受到傷害,就算他們把白菜全都賣出,頂多也是保本經營,相當於白幹了一年。
報導說,去年白菜價格很高,農民跟著市場跑,今年白菜的種植面積比去年擴大,產量也比去年高。加上全國今年蔬菜種植面積擴大,產量豐收,原來到山東採購白菜的安徽、江蘇等地客商,今年也不去採購了,加上國外採購訂單相對減少,導致今年的白菜行情非常不好。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對此評論說,
「中國的農副產品的確存在著一年價格高,然後另一年又價格低這樣一個狀況。或者它是陷入了一種一會兒供過於求,一會又供不應求這麼一個循環之中。主要的原因是由於信息不對稱,農民不瞭解這樣一些市場需要的信息。當然,從市場機制來看,實際上是中國缺少一個期貨的價格發現的機制。如果這些農產品它都有期貨,期貨的價格就會引導現貨的價格。而且農民可以根據期貨的價格、預期的價格來進行種植。」
胡星斗教授認為,缺乏農會組織也是造成中國個體農戶無法有效抵禦市場風險的一個原因。
旅美經濟學者何清漣認為,中國政府和相關行業協會應該給農民提供信息和指導,以減少盲目生產帶來的問題,「一般的蔬菜信息是按照季節吧,比如大白菜在幾個月前要知道有多少人種,這樣的信息我覺得政府應該在這方面有組織一點。負責發布一點比較可靠的信息。至少給全國的菜農一個大致上的指導。政府的作用就是讓一些蔬菜、水果協會這樣的協會在中國多的很。而虛性的有很多。都是所謂有政府負責管理的NGO,我覺得這樣的機構應該提供這樣的服務。像溫州的一些商會學習。溫州的商會大概是多少年來比較成熟一點,它能夠跟他們溫州籍的商人提供一些關於鞋類生產、服裝、電器,它這方面的情報蒐集得很完整。在它的協會的網站上都有。我覺得中國應該是相關的農業協會包括還有政府的農委或者農辦都應該做這方面的工作。一個是區域性的協調;第二就是給你們一些指導。這樣就免得在生產的時候有盲目性。」
何清漣介紹說,在美國,政府用價格補貼等方法幫助農民,調節農產品的供需,
「這方面的情況,我覺得美國做得好多了。美國對某些農產品還確實有價格補貼作為槓桿,或者說是免稅或者是補貼。但是每年可能種類會有一些不同要調整。而且美國的農場主數字比較高,他們種植什麼,還有不種植什麼都有相關的信息渠道。」
山東《濟南日報》的報導說,中國多種農產品價格近期下跌,生豬價格也下降,不少農民和農產品經銷商認為,這些價格下跌和近來的‘油荒’有密切聯繫,因為運菜路上「加油難」,許多菜販子都不去產地收菜了,菜販子減少,農民手裡積壓的菜就多了,所以都拚命壓低菜價出售。報導還說,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呂隨啟認為,近期中國政府把穩定物價總水平放在宏觀調控工作的重要位置,農產品投資、投機機構的資金日益緊張,「貨幣回籠」導致了近期農產品價格的下跌。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中國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