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傘兵部隊 粉碎計畫奪島戰(圖)
最後島嶼──臺灣防衛戰 1950∼1955(之八)


1947年的國軍傘兵訓練照(網路圖片)

臺灣的傘兵部隊有特殊的歷史傳承,國軍建軍備戰的過程中,傘兵被視為是訓練精良,深入敵人心臟的一支尖兵。在國共對峙初期,傘兵部隊是隸屬美國中情局管轄的西方公司繼反共救國軍之後訓練的另一支隊伍。

韓戰結束後,西方公司計畫讓游擊傘兵部隊取代反共救國軍的沿海騷擾戰術,成為攻擊和蒐集情報的第一線。

粉碎計畫奪島戰

罕為外人所知的是,傘兵部隊曾經是蔣介石反攻大陸戰略構想中,一度被實際投送到戰場敵後,進行一場實驗戰役的隊伍。在國府遷臺後,代號為「粉碎計畫」的東山島戰役,就是以國軍傘兵部隊為執行者,在1953年7月4日,由臺美雙方在福建和廣東交接處的東山島上,進行一次奪島戰。和其他島嶼戰不同的是,東山島是國軍主攻,而其他島嶼,國軍則是寄望能全軍撤退。

位於臺灣屏東的傘兵訓練基地,是一處國人熟悉卻又帶著神祕感的軍事基地。稱熟悉,是國人大都聽聞受傘訓的部隊,多半是體能、訓練俱佳,士氣和軍紀都在水準之上的國軍官兵,才能被選中受訓。傘兵可說是現代國軍中一支士氣高昂軍容整齊的隊伍。國共內戰期間,傘兵的角色就有光榮的傳承,也是一支特殊軍種。

如果戰爭攻勢有如出拳,傘兵就是那只精壯的臂,平時準備,戰時才能精銳擊倒敵人。曾參與東山島戰役之國軍傘兵馮西榮說,傘兵就是空降兵。在空中的時候沒有什麼戰鬥力,抵達地面之後,傘脫掉之後集結,才能形成戰鬥力。在戰略上的實用,往往是空降敵後,發揮偷襲、奇襲的作用。

13歲那年馮西榮帶著滿腹的憧憬加入了國軍的傘兵部隊。他說,在沒有當傘兵之前,他所住城市曾經被共軍圍困過,就是傘兵去解圍。「我當時看到他們是美式裝備,穿的很好、吃的也很好,軍容很整齊,我內心就非常仰慕,心裏想,將來是不是可以當這個兵。」

來到臺灣後他成了傘兵作戰部隊的通訊兵,但他沒有想到,一場韓戰讓他再度捲入國共戰局,命運又將他從臺灣推回大陸。

東山島戰役這個計畫是由西方公司的漢彌頓中校主導策畫,並且由國軍海陸空三軍加上主力游擊戰的反共救國軍聯合執行。這次計畫的最大特色就是投入了傘兵部隊共同執行新的作戰實驗。

因為西方公司意識到沿海騷擾戰術已經不可行,他們需要啟動新戰略。

福建反共救國軍南海部隊許越雲說,空降部隊是非常精銳的部隊,那時候國府有意要反攻大陸,也是韓戰很吃緊的時候,美國人幾乎撐不下去了,所以它就要我們去牽制共產黨。這個是美國主動找我們的,國府就配合。

傘兵突擊東山島

當時蔣介石舉辦一次海陸空聯合大演習,主要是給美國人看看國軍實力如何。儘管蔣介石心裏清楚,美國不願再介入國共戰局,但他仍然希望可以展現國軍強大的作戰能力,讓美國繼續軍援中華民國。

然而此一原意在威嚇共產黨的東山島戰役中,卻發生指揮司令出現雙頭馬車的窘境。主擬計畫的漢彌頓坐鎮臺北,前線的指揮官卻是沒有參與計畫的金門防衛司令胡璉。

當年這群游擊傘兵部隊待命前往東山島,絕大部分的傘兵並不知道自己已經成為這場實驗戰的主角。

東山島作戰之國軍傘兵張騰雲說,軍方雖言演習,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有人猜得出目的地是東山島,但如果說明白了,可能軍心沒有準備,有些菜鳥兵年輕,搞不好都會嚇哭。

胡璉的意思是展示一下實力,但東山島作戰之國軍傘兵呂天祿記得很清楚,到了新竹以後拿那個宣誓單才知道,「親愛的戰士們,這次我們不成功便成仁」,那時才宣布有個任務,「突擊東山島」!

1953年7月15日12艘軍艦共1萬名國軍從金門往南邊出發,開往距離金門大約170公里的東山島。誰都沒有想到西方公司錯估潮汐時間,使得國軍無法搶灘登陸。胡璉與蔣介石商討將作戰計畫往後延。東山外海的大量軍艦待命卻讓計畫曝光。埋下了東山島戰役失敗的第一步。

許越雲表示,當時計算的潮汐有問題,應該跟傘兵配合的。傘兵降落,海邊是退潮,兵艦怎麼開?

時任海軍陸戰隊師長孔令晟受訪時表示,「我們打這個東山的縣城,陸軍的一個部隊由它(西方公司)去炸那個東山縣城,結果它前後都受敵,就是靠我把它救出來的。西方公司很清楚。內心很清楚。西方公司是個情報機構,所以它對於作戰方面比較外行。」

(待續)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