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齊國盛行『倒插門』女婿(圖)
春秋初各國文化的特點
天下廣大,交流有限,則民風自有不同。這裡僅擇其要而言之。彼時國境變化無常,故但言其大概方位。大概,今日河南、山東一帶,是當時中國經濟、文化最發達的地區。
一、山東
齊魯二國大體皆在山東省,今天山東省仍稱齊魯大地。始封於齊的是太公望,姜姓。始封於魯的是周公旦的兒子伯禽,姬姓。
兩國大體以泰山為界,泰山以東是齊國地界。
【齊】因為靠海,齊國收「漁鹽之利」,特別的富庶。齊國的使者出使,或者外國人到齊國來遊說,都首先要誇齊國的經濟發達,人口眾多。有學者描述春秋戰國時齊地的經濟特點,直接就用了資本主義一詞。
因為家裡有錢,所以齊國女性常常不願意出嫁,怕豐厚的嫁妝白白便宜了男方,而寧可招贅一個老公。一起過日子,但財產你是沒份的,看你不順眼,隨時可以把你趕走另找一個。——這也就是所謂的「贅婿」,說你好像只是身上長的一癤子(贅疣),沒了就沒了。
贅婿的生活當然是很悲慘的。後來秦始皇抓人服徭役,也是優先抓贅婿。《西遊記》裡豬八戒在高老莊時說:「我得到了你家,雖是吃了些茶飯,卻也不曾白吃你的。我也曾替你家掃地通溝,搬磚運瓦,筑土打牆,耕田耙地,種麥插秧,創家立業。如今你身上穿的錦,戴的金,四時有花果享用,八節有蔬菜烹煎,你還有那些兒不趁心處,這般短嘆長吁?」便是一個贅婿的血淚控訴。
齊國女孩以風騷漂亮出名,每逢搞祭祀社神的集會的時候,舉國瘋狂如看超級女聲。山那邊的魯國因為精神文明抓得好,「社會」就比較像春晚,沒什麼看頭了。因此到齊國社會時,魯國國君也就開始琢磨:「最近是不是給我安排一國事訪問,咱們也到齊國去觀摩一下?」隱公、莊公都動過這心思,當然照例有君子攔阻,不過一定是攔不住的。
但是,對這樣的女孩兒,男人們往往是又想又怕的。詩經裡所謂「豈其娶妻,必齊之姜」,就是這種複雜心態的反映。
齊國男人和今天我們印象中的山東漢子大不相同。當時的齊國人狡詐而膽小,極不好管理。平常自己窩裡鬥,都很勇猛,而且動作花裡胡哨像張大鬍子的《神雕俠侶》,——是所謂「技擊」。真要打仗,那就搶著開小差了。所以後來孫臏用減灶之計,龐涓馬上上當,便是因為齊國男人容易當逃兵,乃是當時各國的一般印象。
齊人的這個壞名聲至少一直揹負到秦漢之際。韓信要劉邦封自己為假齊王的時候,理由就是面對姦猾的山東人,不封個王爺沒辦法鎮得住。
【魯】魯與齊之間只隔一座泰山,本來風俗大概也接近。但由於國君的辦事風格很不一樣,所以導致了後來兩國的民風,有了很大的差異。
太公望和周公旦分別被封到齊國和魯國。姜太公(或說是他的兒子)到齊國,只頒布了一點基本的政策法規,沒有對當地的文化風俗作什麼大的變動,花了五個月就回去找周天子覆命了。而周公的兒子伯禽到魯國,採用的辦法卻很不一樣。周公是周禮的主要的制定者,伯禽對禮儀的這一套,也是特別的講求。為了改變魯國的風俗,伯禽抓新的榮辱觀建設,光一期工程就花了三年時間。——據說,太公(或說周公)在聽說了伯禽的辦法後嘆息說,制定的規矩讓老百姓過日子不方便,那國家還怎麼搞得好,到後世魯國只怕是要被齊國欺負了。
魯國被伯禽這麼一改革,變成了把周禮實行得最好的國家。它是當時唯一能用天子的禮樂來祭祀祖先天地的諸侯國,所以《詩經》裡周頌之外還有魯頌。別國使臣到魯國來,翻翻檔案館的圖書,也要讚嘆一句,周禮盡在魯矣。
魯國不但男人知禮,女人也懂得無微不至的貫徹禮。有一位寡婦,死了老公,又死了兒子,不免常常啼哭。但白天哭老公,晚上哭兒子,絕對不帶差的。——因為躺在床上哭老公的話,別人要疑心你是動了慾念,併進一步推論將來寡也守不長。哭兒子,就可以避免這些閒話了。
雖然魯國的陰謀亂子一點也沒比別國少,但規矩比實際利益更重要,至少還被當作一種公共意識形態在鼓吹。也只有這樣的環境,才孕育得出孔子這樣的人物。
二、河南
宋、鄭、衛三國,主要皆在今日之河南。
【宋】宋是商後裔。武王的軍隊殺到商都的時候,帶頭開門投降的是紂的哥哥微子啟,他也是第一代商王。西周對殷商,雖然政治上是勝利者,但心態上似乎始終有一點自卑。爵位的排序,宋也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或者和這種特殊的地位有關,宋往往有一種和他的國力極不相稱的責任感。
如宋襄公之圖霸,近於以衣索比亞之國力,而欲行美國之事。後來華元、向戌之弭兵,大概也是以維護國際和平為己任的意思,宋國的文化以迂腐、迷信出名。繼承製度還是不穩定性極高的兄終弟及,宋人對鬼神的迷信似乎要比旁的國家厲害。
另外,很多傻逼故事,都跟宋國有關。比如說,有一農夫,看見草窼裡竄出一兔子,嘣一下在樹樁上撞死了。好,從此不種地了,每天蹲樹樁邊兒等兔子去。守株待兔,這農夫哪國人?宋國人!
比如說,還有一農夫,嘖,這莊稼怎麼長這麼慢呢?咱給幫幫忙吧,就把這幼苗呢,一根一根往起拔。揠苗助長,哪國人?宋國人!
比如說,說有一,這回不是農夫了,老擔心天要掉下來把自己給壓著,嚇得都病了。杞人憂天,哪國人?……你傻呀,杞人憂天當然杞國人啊!杞國的情況也跟宋國類似,夏朝的後裔,也是「亡國之餘」。不過杞國畢竟太小,所以故事就少些。
但就是在這個傻人扎堆的地方,又能產生最瑰奇、新穎的思想。墨子、莊子都是宋國人,孔子的家族也是從宋國逃難到魯國的。
這也並不奇怪。大概宋國佔著商的底氣,文化很發達,所以知識份子就多。知識份子天然具有兩重性,他既是新文化的創造者(或引進者),又是舊文化的守衛者,一般人都有的趨利避害的本能反而有所退化。所以,最保守和最創新的人往往都是他們。
【衛】也是住著殷遺民的地方,不過宋是順民,由殷人自己管理。衛是「頑民」,由周人管理。封到這裡,是武王的小弟弟康叔封。
衛是十足真金的殷故土,殷墟就在衛國境內。
商人重鬼神的傳統,在宋國保存得較多,在衛似已淡化。但愛飲酒,好女色的風氣,則在衛而淋漓盡致。
周公的態度比較務實,因此吩咐衛君康叔說,對殷民不要採取高壓政策,要做春風化雨式的政治思想工作(《康誥》)。但是他對周人可能會被商人腐朽沒落的文化情調感染上表示擔憂,所以強調周人要做霓虹燈下的哨兵。殷頑民聚眾喝酒,還有受再教育的機會。周人要是誰這麼幹,那就當即哢嚓掉算了,絕不寬貸(《酒誥》)。
這種抵制大概注定不會有什麼效果,尤其是不會有長期的效果。社會主義上海今天還做著舊上海的夢,衛風也一直淫亂得很。孔子到衛國,先讚嘆人多,有錢,後來就感慨我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
值得一提的是,東周以後,衛雖然國力雖然一直在走下坡路,但是後來很出了一些人物。和宋不同,這出的不是哲學家,而是政治家,吳起、商鞅都是衛國人。當然,他們沒有報效祖國。
看東周尤其是戰國的歷史,竟依稀有這樣的感覺:各大國像企業,衛國像學校。衛國這所名校培養出來的高材生大抵沒有留校,而是紛紛跑到外企打工去了。
【鄭】鄭立國很晚,而且國土本來在關中,幽王的時候預感到不安全,想法子遷到了河南。
這裡有很多殷遺民,他們很會做生意,——後世所以稱做買賣的為商人,就是這個原因。鄭國國君要在這裡創業,外來戶又沒什麼根基,所以就選擇了跟商人們合作。立下協議說:「你不要背叛我,我也不搞強買強賣,更不會強搶你的貨物。你有什麼大筆生意,我也不收你的交易稅。」(昭十六年)這項協議大概是切實得到遵守的,所以鄭國商人特別活躍。中學裡學過「弦高犒師」,老師可能還順帶作了點愛國主義教育。其實,也可能只是商人愛免稅區罷了。
做生意,則重視數目字管理,重視包裝。這種商人習氣,大概各國往往既不瞭解,也不喜歡,所以鄭人買履、買櫝賣珠之類的故事,都流傳很廣。
照例,哪裡的經濟發達了,那裡的女孩,即使不被認為是最漂亮的,她們著裝打扮的方式,也會被認為是引領時尚的風向標。那時引領時尚風向標的,就是鄭國的河南妹子。「鄭衛之女不充下陳」,對國君們來說是很痛苦的事。
仍照例,農業、重工業搞得好,跟第三產業未必有關係;商業一發達,娛樂業也就給帶動起來了。鄭國的流行音樂歷來霸佔了各國的排行榜,鄭國打了敗仗,賠款清單裡頭,擺在最後是金珠車馬,比金珠寶貝值錢的是美女,比美女值錢的是幾個瞎老頭子,——那時的職業音樂人基本都是瞎老頭子。
當然,熱愛高雅藝術的人士,是瞧不上鄭國的音樂的。貶之曰鄭衛之音,因為鄭國衛國風氣相近,但往往也只說「鄭風淫」。有人考證說,這是因為兩國的流行歌雖然都是情情愛愛的,但衛國歌好歹還是男追女,鄭國往往就是女追男。在鄭國,媽媽可以教育女兒說,隨便拉個男人過來就可以做丈夫,歌裡唱的,「你不想我,我就不能另找一個麼?」這樣的聲口,太考驗正人君子的神經。
春秋時最早欺負周天子的就是鄭國,或者正因為建國時間短,沒什麼歷史負擔罷。
三、太行山以西
秦晉毗鄰,兩國經常通婚,所以後世也把結親稱為秦晉之好。但是彼此間打仗更多,尤其是所謂「西河之地」,更是反覆爭奪倒手。著名的函谷關便在這裡,此地秦有則能「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晉有則「晉之強天下莫能當」。
【晉】上述幾個國家,彼此間往來頻繁,晉在春秋初,和他們隔得就比較遠。
原因一是太行山天然的地理界限,晉國境內戎狄橫行,晉人長期既和他們作戰,又和他們聯姻。風俗上不免受他們的影響,弄得本身也被視為僅只是半開化的國家,所謂「不與諸姬等齒」。東方國家有點不願意帶他玩的意思。
二是晉國很早就發生了內亂,打了幾十年的仗,晉曲沃的「富子」終於取代了本來周天子分封的晉侯。這種小宗搶大宗的地位的事,此時東方國家也幹不出來。
著名的假途伐虢的故事。從虞公的那種天真善良的態度,也可見這種消滅同姓的事,當時也還是很罕見的。——當然,只要有人帶頭干了,卑鄙的傳染性總是比高尚強的。
總的說來,可以認為春秋初,晉國是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
【秦】西周故土的文化根基很弱,一經動亂,二百年文化建設的痕跡就煙消雲散。如果說晉是戎狄化的國家,秦則幾乎就是戎狄了。
秦人一直和羌戎雜居在一起,秦的祖先非子,是周王室的牧馬人。那時候的秦人,或者還比較有些遊牧民族的氣質罷。周平王剛登上王位的時候,由於他這個位子來得並不很體面,所以傳統上比較有勢力的國家都懶得理他。秦國這個時候趕上去拍馬屁,護送他到了洛邑。這樣雪中送炭,自然各外令平王感動,於是許諾說,豐鎬那裡的地盤,我都不要了,你要是能從犬戎那裡搶回來,就都歸你了。秦這才取得了諸侯的地位。
秦的奴隸制最發達,殉葬之風也盛於其他地方,《詩經.黃鳥》就是哀嘆賢能陪葬的事。秦最終對東方列國的勝利,是一次典型的野蠻對文明的勝利。
四、長江流域
長江流域的文化,此時頗不同於中原。春秋前期,楚實力已大張,駸駸然北上之勢不可阻遏。
而吳國雖然是太伯、仲雍之後,但很長一段時間裏,與周室完全失去了聯繫(也許對當時的造船水平而言,長江實在是過於浩瀚了),在春秋初,連周人最擅長的車戰他都一無所知。
至於越國,就更不必提起了。
【楚】楚文化和中原文化差別更大。首先語言便跟中原大不相同。先秦諸子裡面最會罵人的這個孟軻孟老夫子,說起楚國人來,管他們叫「南蠻鴃舌之人」。鴃,就是伯勞鳥。我們現在罵聽不懂的話叫鳥語,這個溯本追源,可以追到孟老夫子這裡。另外,楚國國君姓羋,羋是羊叫的聲音,大概中原人覺得他們說話像羊叫,就給安了這麼一姓。
武王伐紂,孟津會盟的時候,楚國也來湊了個熱鬧,後來大封諸侯的時候,也就象徵性的賜了個子爵給他。
當時楚國,大概是國力也弱,文化也不咋地,所以也就認了。但不久後楚國就強起來,大概楚地:一則民風強悍,現在我們還講,「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我在湖北住過大半年,一次從武漢到襄樊去,看見路邊的恐怖標語,寫的是,「嚴懲車匪路霸,群眾打死有獎」);二則它的軍權要比較集中,國家元首也就是中央軍委主席,部隊要調動就調動了,不像中原好多國家權力都在中間的大夫手裡,幾個大夫相互間一扯皮,那就完蛋了;三則它的軍工業,也確實比較發達。——再說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的那傢伙是楚國人。——後來,最早使用鐵製兵器的,很可能也是楚國。於是,楚國就覺得「子」這麼個稱號很沒面子,就自顧自的稱王了。
中原國家對楚國本來瞧不起,現在打不過他了,就變成了對之又害怕,又加倍的瞧不起。《左傳》的作者管楚王叫楚子,那是絕不鬆口的。
五、北燕
當時其實有兩個燕國,後來成為戰國七雄之一的燕國,乃是其中的北燕。
燕國是周北境的屏障,始封於燕的是召公奭。燕是一個比較邊緣化的國家,從西周甚至一直到戰國結束,從地理上到文化上都是如此。連燕初九個國君的名字都失載,現在對西周時候的燕國,所知還十分有限。
- 關鍵字搜索:
-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