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五保戶「蝸居」破棚6年多 每天跪地爬行(圖)

 2011-07-24 23:3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金如秀老人每天都是跪著行走,身後就是她的家。

用彩條布及石棉瓦搭起來僅3平方米大的棚子,緊緊靠在一堵殘破的土牆邊上。棚子裡,一張1米寬的不知已使用多少年的木床幾乎佔滿了狹小的空間,床上放著衣服、被子等主人全部的家當。床頭的旁邊是一個土灶和一堆柴火,燒柴火的煙把白色的蚊帳都熏成了黑色。棚子兩根柱子之間的過道,放著缺了一個大口子的水缸。

這個棚子就是儋州市雅星鎮陀罵村委會烏齋村村民——從小因患有小兒麻痺症只能爬行的金如秀寡婦的家,她在這個「家」已經整整生活6年了。

誰能給她一個遮風擋雨的家?

讀者報料:五保戶住在破棚裡

在讀者李先生的眼裡,金如秀住的地方跟豬棚沒什麼兩樣。「農村以前的豬棚就是這個樣子的,」李先生說,「不過,現在的農村裡,有些村民建的豬欄可比金如秀老人的房子好多了,都是小瓦房,地板還鋪著水泥。」

家住儋州那大城區的李先生有一天到烏齋村辦事,無意中發現金如秀老人居住在這個破棚子裡。當時他很震驚,感到不可思議——「為什麼雙腳殘疾的孤寡老人居住在這種地方?」「我無法想像,颳大風下大雨時,老人是怎麼過的?」李先生說。他向村民瞭解得知,金如秀是五保戶,住在這個棚子裡已有六七年了。他不明白,為什麼沒有人給老人蓋一間小瓦房,讓老人有個能遮風擋雨的家呢?

記者走訪:窩棚裡老人只能跪地爬行

在接到報料後,6月中旬的一天,南國都市報記者驅車趕到烏齋村進行實地調查。在村民的帶路下,記者來到了金如秀居住的棚子前,親眼看到老人的境況後,記者心裏很震驚。

因剛下過大雨,地板還濕濕的,金如秀老人雙手「穿」在一雙拖鞋裡,跪在地板上爬出來迎接我們。她的眼睛有些斜視,黝黑的臉上寫滿了滄桑。「昨天下大雨,頂上又漏水了,」老人對記者一行說。

從村民的口中,記者瞭解到了金如秀多災多難的身世及家庭情況。

金如秀今年50多歲(哪年出生她也記不清了),娘家在儋州市中和鎮七里村委會金坊村。因患有小兒麻痺症,造成雙下肢殘疾,無法站立,從小只能跪地爬行。正因如此,她在將近30歲時,才經人介紹,嫁給烏齋村50多歲的符體財。

村民說,符體財曾結過婚,生有一男兩女,後來老婆病逝。兒子符益偏(音)結婚後,也生有一男兩女。1988年前後,符益偏病逝,由於家裡窮,符益偏的老婆高德愛帶著孩子離家出外謀生了,多年後才返回烏齋村。老婆和兒子相繼病逝,兒媳婦又走了,對符體財打擊很大,一人鰥居。直到50多歲的時候娶了金如秀,兩人相依為命。有一年金如秀還懷了孕,但由於她都是跪著走路,又不懂保護胎兒,結果流產了。大約是2005年,79歲的符體財病逝,剩下金如秀一個人生活,做飯洗衣服,樣樣都得靠自己。

兒媳婦:自己家裡窮顧不上她

在符體財去世前,他的兒媳婦高德愛已返回村裡居住了。她的兩個女兒已出嫁,兒子也結了婚,生有兩個小孩,一家人就住在金如秀棚子旁的屋子裡。

按輩份來說,高德愛應叫金如秀為婆婆,可實際上她比金如秀還大好幾歲。

高德愛說,自己不是不想照顧婆婆,實在是無能為力,由於家裡很窮,以前家公未過世時,就居住在上面的茅草房裡,她一家人住在舊房裡,兒子長大了都沒有錢蓋房子,現在居住的那兩間小瓦房還是女婿出錢,村民幫工蓋的,一間是兒子一家人住,一間當客廳。

高德愛說,她也想給婆婆蓋個房子,但家裡又沒有什麼收入,現在材料這麼貴,蓋一間小瓦房也要好幾千塊錢,她實在拿不出。在颳風下雨時,她們唯一能做的就是找來蛇皮袋、彩條塑料布幫婆婆遮一遮。

高德愛的鄰居說,他們村裡的人經濟收入一般,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各有各的困難,各有各的想法,想幫一把老人也無能為力。

記者手記

誰來幫幫她?

從烏齋村走出來,我心裏充滿了心酸和傷感。我無法用文字來描述和還原這個「家」的樣子。難以想像,在這樣的棚子裡生活了6年多,多災多難的金如秀老人,是如何撐過來的?6年了,這個木訥少語的老婦人心裏裝著多少心酸,多少淒苦,旁人無從得知。

沒有電燈,沒有電視,天一黑,行走不便的她無法去串門,只能靜靜地坐或躺在床上,看著發黑的蚊帳。我們無法想像,她是怎麼度過每一個日日夜夜,她是否在黑暗中獨自流淚,悲嘆自己的命運?

也許,對於雙腳殘疾的金如秀老人來說,能有這麼一個棲身之地,每個月還有生活補助,相對於露宿街頭的流流者來說強多了。但,在這樣的「家」裡,顯然無法感受到溫暖和舒適。誰來幫她一把呢?

来源:南海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