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時報:世界經濟再度放緩
世界經濟正再度放緩,令人不可思議的是,這與去年發生的情況有點相像。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又一段增長疲軟期,還是某種更為持久的趨勢?
就預測產出而言,採購經理人調查迄今一直是準確的先行指標,尤其是在美國。5月份的數據全面(西方、中國以及南非)顯示,製造業增長正在放緩,不過避免了衰退。即便在威廉亚洲官网 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發布之前,花旗集團(Citigroup)的意外指數(surprise index)——衡量G10國家發布的經濟數據高出或低於彭博(Bloomberg)經濟學家共識預測的程度——就顯示,當前數據比兩年前信貸危機結束以來的任何時候都更令人失望。
週三發布的PMI數據當即對市場產生了影響:10年期美國國債的收益率今年首次跌破3%,美元近期的復甦逆轉,股市和主要大宗商品價格(金價除外)下跌。
為什麼會出現疲軟?日本地震對供應鏈產生的衝擊,可能到現在才被感受到。但金融狀況是更好的解釋。慷慨的貨幣政策造成大宗商品價格井噴式上漲;世界各地的企業——潛在還有消費者——將削減支出作為對策。同時,收縮的信貸(即便在當前的低利率環境中)正束縛著西歐和美國企業的手腳,而收緊的貨幣政策則影響著中國經濟。
這種局面將持續多久?今年的放緩在時間進度上與去年的「增長疲軟期」幾乎重合。去年的疲軟期開始之時,市場正準備迎接美聯儲(Fed)退出寬鬆貨幣政策,而當美聯儲宣布將啟動第二輪量化寬鬆(QE2)後,疲軟期就結束了。
這一次,市場正準備迎接QE2的終結。如果第三輪量化寬鬆(QE3)按照去年的時間表出臺——市場狀況目前暗示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投資者和企業可能在秋季重拾信心。廉價資金的藥方仍有望緩解經濟不振。但在重複給藥後,這種藥可能會開始失去效力。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關鍵字搜索:
-
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