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期間一些中共將軍的所作所為(圖)


中共吹噓的「百團大戰」。中共損失不小,還引起了日軍的多次「掃蕩」,使中共二、三年來艱苦建立的所謂「抗戰根據地」幾被掃平,致使許多無辜百姓為日軍殺害。(網路圖片)

中共建政後,曾授予了十大元帥和十大將軍。十大元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十大將軍是:粟裕、徐海東、黃克誠、陳庚、譚政、肖勁光、張雲逸、羅瑞卿、王樹聲、許光達。按照中共一貫的說法,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中共領導的,「中共軍隊是擊敗日軍的中流砥柱」。依此邏輯,中共的這十大元帥以及將軍們必是在抗日戰爭中指揮軍隊「浴血奮戰」,否則不會贏得如此殊榮。

可惜,當我們翻閱歷史檔案時,我們幾乎沒有在抗擊日軍的正面戰場上看到這些元帥和將軍們的影子,偶然現身的一兩個元帥也不過小小地打擊了日軍的側翼部隊。那麼,這些在中共的媒體和教科書中「功勛卓著」的元帥和將軍們,在8年抗戰中究竟身在何處?究竟在幹些什麼呢?不妨先看看他們中一些主要人物當時的軍銜。

人稱「朱老總」的朱德,在西安軍事政變、國共聯合抗日後,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以及由4萬多中共軍隊改編的國民革命軍第十八集團軍(習慣稱「八路軍」)總司令,彭德懷任八路軍副總指揮。八路軍下轄三個師,林彪、聶榮臻任第一一五師師長和政委,後羅榮桓任第一一五師政委兼代師長,賀龍任第一二○師師長,劉伯承、鄧小平分別任第一二九師師長和政委,徐向前任第一二九師副師長、八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葉劍英先後任八路軍參謀長、中央軍委參謀長,陳毅則先後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和蘇北指揮部指揮、新四軍代軍長(註:新四軍也是由中共軍隊改編的國民革命軍)。

顯而易見,中共建政後的十大元帥除了陳毅在新四軍任職外,都在八路軍擔任軍職,而十位將軍也不例外,只不過那時的軍銜較之低了一些。如張雲逸、粟裕先後是新四軍的副軍長。

無可否認,不論是八路軍還是新四軍,在名義上都是隸屬於國民政府軍的,而且最初也是由國民政府提供糧餉的。基於此,在抗日戰爭中,它們理應是和國民黨同心合作,抵禦外侮,並在作戰安排上聽命於蔣介石和國民政府的軍事指揮。然而,可嘆的是,八路軍唯一的一次與國民黨合作抗戰是在太原會戰中的平型關戰役,而且打的是日軍的輜重部隊,中共後來所謂的「平型關大捷」完全是其自吹自擂。

太原會戰是1937年抗戰初期最重要的戰役之一,歷時近兩個月,國軍投入約30萬兵力,日軍投入約12萬兵力.該會戰由兩個主要戰場構成,一是晉北戰場,一是晉東戰場。晉北戰場包括廣靈、靈邱戰役、平型關戰役、淳縣平原戰役和忻口戰役。

當時參與平型關戰役的是國民黨第十五軍、第十八集團軍(八路軍),均調歸山西的閻錫山指揮,主要任務是負責巡守平型關以切斷日軍後方聯絡線。第十五軍長劉恩茂率部佔領平型關正面陣地,向東延長四十里,西至北樓口八十里,軍部則駐在平型關後小冶鎮上;左翼是第三十三軍,佔領大小石口陣地,而八路軍則是協同參加左翼雁門關一帶,因此在主戰場正面沒有見到中共軍隊的影子。

在日軍第五師團(板垣征四郎)主力進攻平型關及團城口(在平型關西三十二里)情況緊急時,林彪的第一一五師潛藏在關右山區楊鎮,並在蔡家峪襲擊日軍輜重隊四百多人後逃跑,致使左翼雁門關戰場出現空檔,使日軍迂迴威脅平型關國軍的後方,導致該戰役最終功敗垂成。

而中共為了掩飾他們的逃跑,竟誇大宣傳什麼「平型關大捷」,誇大擊斃日軍人數,欺騙世人。更為可笑的是,1992年聶榮臻死時,楊尚昆發表的悼詞中居然稱是聶指揮了平型關戰役,並取得了「中國抗戰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因為林彪的「政治錯誤」,中共的歷史也要被一再修改了。

中共吹噓的另一個戰役是「百團大戰」。1940年8月,當國際形勢正在發生變化時,駐守在在山西武鄉縣王家峪的八路軍,在沒有得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或第二戰區的作戰命令和中共中央的批准下,由彭德懷主導發動、指揮了針對華北日本佔領軍交通線、據點、封鎖溝為主的進攻戰役,投入了105個團,俗稱「百團大戰」。實際戰果並非是如中共宣傳的那樣給予了日軍沈重的打擊,反而是日軍損失較小,中共損失不小,還引起了日軍的多次「掃蕩」,使中共二、三年來艱苦建立的所謂「抗戰根據地」幾被掃平,致使許多無辜百姓為日軍殺害。彭德懷後來因此遭到毛的批評,指其是「執行投降主義路線的一大罪惡」。

也是,為了欺世盜名,除了吹吹「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和擊斃日軍阿部規秀中將,八路軍確實也沒什麼可誇耀的了,此後國民黨的21次會戰和重要戰鬥,中共是連個影子也沒有見到。當然,還有一點要提及的是:不抗日的八路軍在平型關戰役後,在朱德、彭德懷的指揮下,借國民黨抗戰之機在晉察冀魯豫開始了擴張,建立了一個又一個根據地。而且更為可惡的是,不抗日的八路軍、新四軍還偷襲國軍。

「百團大戰」後,八路軍部分單位退守延安,朱德亦回歸延安,參加「大生產運動」。在朱德的命令下,一二〇師三五九旅在旅長王震的率領下開赴南泥灣實行軍墾屯田,種植了大量鴉片,並賣到日統區和國統區,為中共的生存提供了資金保障(參見以前寫的《南泥灣遍地到底都是啥?》)。

身在延安的朱德開始關心文藝問題,不僅應邀到魯藝作報告,而且在1942年延安整風運動中更是「發表了深刻的見解」,並得到了毛澤東的支持。其觀點就是「文」與「武」是革命戰車的左右雙輪,缺一不可,革命文藝要配合民族解放戰爭。此外,朱德還多次觀看文藝演出,並頗有閑情逸致,創作了30多首詩歌,其中的《游南泥灣》更是充滿了溢美之詞。朱德難道不知道南泥灣種的是鴉片?誰會相信呢?

在朱德回到延安後,彭德懷在山西代理北方局書記一職,後在整風運動中遭到了薄一波的批評,彭德懷和羅瑞卿拒絕接受批評,雙方被調回延安整風。

而時任八路軍一一五師師長的林彪在1938年3月2日被國民黨哨兵誤傷脊神經而赴蘇聯療傷,1942年2月才回到延安。一一五師政委聶榮臻則在1937年11月受八路軍總部之命任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率3000人的武裝在五臺山區創建所謂的「抗日根據地」。1939年在與日軍的黃土嶺戰鬥中,擊斃了阿部規秀中將,這再一次成為中共炫耀的資本。可是同國民黨打死了126名將軍相比,這又有何挂齒的呢?同國民黨一個又一個直面日軍的大仗相比,這樣的「游來游去」、打不過就跑的戰略又有什麼可以值得稱道的呢?

此後,取代林彪和聶榮臻任一一五師政委和代師長的羅榮桓繼續率部在呂梁山地區建立根據地,為中共的擴張盡心盡力。

與此類似的是,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和政委鄧小平在太行山一帶建立了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根據英國雷震遠、雷鳴遠神父所寫一書《內在的敵人》披露,1940年3月,「皖南事變」前10個月,盤踞於河北河南交界地帶的八路軍施展陰謀詭計,突襲全殲了抗日國軍三個軍共6萬多人,卻沒有動50英里外的日軍。而蔣介石卻為了在盟國面前保全中國人沒有內鬨的面子,對此事不予公布。據悉,襲擊國軍的正是劉伯承部。

書中還記載,雷鳴遠神父曾被中共俘獲,當蔣介石要求八路軍放人時,中共卻矢口否認,後來蔣威脅朱德說,如果不放人,他將派兵攻打劉伯承部,這樣朱德才不得不下令讓劉伯承釋放了雷神父。因在被俘後遭受虐待,雷鳴遠神父在被蔣介石專機接回重慶後不久去世。

而一二○師師長在師長賀龍的帶領下在山西西北、冀中平原一帶建立根據地。1939年,在齊會戰鬥中,賀龍六千多兵力也沒有擊敗只有八百多人的日軍,反而自己傷亡近兩千人,日軍100多人逃出包圍圈,賀龍本人也在戰鬥中了日軍的毒氣彈而負傷。由於其在戰術上的拙劣和擴張的不得力,1942年,他被調回延安,擔任了一個閑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員。

至於陳毅,在國民黨第五次圍剿、中共北上逃跑之際,留在了南方打游擊,並在皖南事變後被任命為代理軍長。他繼續秉承不抗日的主張,而是致力於擴大發展,其1萬多兵力在抗戰結束時居然達到了30萬。新四軍在後期更成為中共與日軍秘密談判的中轉站。

最後說說葉劍英。身為八路軍參謀長的葉劍英,在抗戰爆發後,成為中共駐南京辦事處代表。他運用自己的口才說服了蔣介石將南方八省游擊隊改編成新四軍。1937年11月,隨著日軍的逼近,葉劍英撤離南京來到武漢,並同周恩來、王明等人一起鼓動青年前往延安,還利用各種時機策反國民黨軍隊和將領。

1939年,葉劍英來到衡陽,遊說國民黨舉辦南嶽游擊培訓班,並藉機宣揚中共,使一些對中共並不瞭解的學員對中共充滿了好感和幻想。對此,國民黨將領湯恩伯在一次學員「朝會」上說:「蔣委員長對打敗日本是完全有把握的,但各種跡象表明,共產黨今後是否能服從國民政府的領導,令人產生懷疑。」葉劍英反駁並諷刺道:「中國共產黨對國共合作的諾言是忠實履行的,實踐孫中山先生的救國主張也是矢志不渝的,不像有些人早上恭讀總理遺囑,晚上恭讀總理遺囑,天天阿彌陀佛,卻不去真正進行實踐。」

在皖南事變後,葉劍英同樣是一副 「大義凜然」的樣子,高聲批評國民黨。很想知道,說上述這番話和批評國民黨的葉劍英是否為中共的一系列不抗日而打國軍的卑鄙行為臉紅呢?是否為國民黨、蔣介石在遭到中共的強詞奪理的指責後仍不加之罪而感到敬佩呢?

1941年,葉劍英返回延安,擔任中央軍委參謀長。在其建議下,建立了中共各地的情報網。在整風運動中,他堅決支持毛,並批判王明。後來,他還向來訪的西方記者團、美軍觀察組,宣揚中共,詆毀國民黨。

就在朱德盡顯個人在文藝上的喜好時,就在聶榮臻、劉伯承等人努力在日軍後方拓展據點時,就在葉劍英毫不顧忌地當面指責國民黨、蔣介石時,國民黨的抗日依舊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棗宜會戰、隨棗會戰、三次長沙會戰、衡陽保衛戰、滇緬作戰……國民黨的將士譜寫著一曲曲蕩氣迴腸的悲歌!而國民黨共有200名將軍在抗戰期間殉國!

中國的抗日戰爭誰是中流砥柱,從中共將軍在此期間的所作所為就可以判斷出。他們所謂的「功勛卓著」不過是靠打國民黨而掙來的。您說,靠著中共如此的小打小鬧,就能趕跑日本人難道不是天方夜譚?!

本文留言

作者林輝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