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穩費吃緊 輿論再壓縮:報刊轉企改制
非時政報刊轉企改制為打壓不同聲音
中國新聞出版署官員最近表示,在年內對全國5000家非時政報刊全面展開轉企改制,引起大陸網民及業內人士熱議。有人表示,雖然名義上是節省開支,但實際上是出於打壓不同的聲音。
新聞出版署官員表示,這次改制後將首先對報刊資本核實,並提出今後發展方向會將小的報刊整合到集團中去。據悉,目前全中國非時政類報刊大約有六千多家,主要包括中央和地方黨報黨刊所辦的都市報、晚報;所有企業法人辦的報刊,例如出版集團辦報、報業集團辦報等。目前已經改制了一千三百多單位,其餘還涉及五千多家單位。
據瞭解,轉制單位不僅要註銷事業單位,還要重新在工商總局註冊登記,新聞出版署官員表示,目前60%-70%報刊虧損,50%-60%的報刊都沒有資本。
大陸網民議論紛紛,有網民金頂表示:「百姓現在最關心的是馬上開始取消《人民日報》,用百姓的血汗錢養活幾千閒人,每天只出幾百份沒人看的報紙!」
大陸獨立媒體人士昝愛宗表示,實際上不可能取消《人民日報》,他自身也不可能走向市場。
他說:都市報,晚報它登的是民眾喜歡看的,喜聞樂見的,比如社會新聞啊,突發案件啊,但是人民日報就不登。新聞出版署他犧牲都市報(晚報),也不會犧牲《人民日報》的,哪怕《人民日報》每年虧損再多,他也會把更多的錢補貼進去。像《光明日報》、《中國青年報》都是財政補貼的,都是黨報,如果沒有補貼,這些報紙也是最早完了。因為在報攤上來賣《人民日報》,到月底再去看,報紙還在那呢,沒人買。他就是唱反調,老百姓喜歡的給壓制;老百姓不喜歡的,它拚命的投錢,資助,補貼。
據悉,報刊轉企改制後,事業單位變為企業單位,自負贏虧。
大陸自由撰稿人佇鳥認為,當局做法目的有兩點:「一是為黨控制的媒體減輕負擔,說明中央在維穩經費這塊吃緊了;同時,把那些不太聽話的媒體給斷了皇糧,作為懲罰。另一點就是把媒體功能細分化,特點是非時政報刊今後將不能在時政領域裡面發布一些意見,只能按照黨所指定的範圍操作。實際等於進一步壓縮了媒體監督社會的空間,進一步減少了言論自由的發揮,為‘和諧社會’組建媒體寡頭。」
深圳獨立媒體人士朱健國表示,中宣部主流的實際行動是進一步的壓縮已經很可憐的多元聲音,無非是找了一個藉口重新登記,過程中肯定有不少的報刊或者媒體就會被登記掉,得不到新的執照。這次行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便於他們進一步的監控,想進一步的簡單化。他的目標第一是為了90黨慶和辛亥百年的紀念,最根本的目標是為了保證十八大沒有民間的聲音,就是保持一個聲音,現在不是連《諜戰》的電視劇都停掉了,所以他這個壓縮精簡媒體的行動可以說是這麼多年來最大的一次封殺行為。這一整頓我估計媒體這一段就都不敢動了,稍有一點拿不準的新聞就不敢播,90大慶之前首先把媒體先嚇唬住。
朱健國還表示,這次媒體整頓很可能是重慶唱紅的一個延續。目的就是讓聲音一元化,還是回到全國一個調的軌道上去,媒體都是轉載,《新華社》都是通稿。
他說:說到底的大背景還是重慶模式勝利了,連孔子像都被撤了,就意味著重慶模式在全國佔主流了,現在九個常委五個都去看了讚揚了,胡錦濤雖然沒有表態,但至少沒有反對,沒有制止呀,而且全國都在推行啊,重慶成了全國的政治特區。那麼這次禁報也是重慶模式,重慶搞過多次媒體整頓,雖然薄熙來現在只是一個地方諸侯,但是他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習近平,習近平號稱皇儲,他一無功勞,二無影響力,我看他的地位很危險,薄熙來重慶成了他的根據地,就像當年的延安。
據悉,中國大陸早前也有至少兩次類似的媒體整頓,一向敢言的《南方週末》報曾經差點被砍。
朱健國說:現在全國各地比較能說一點不同聲音的就是都市報,每個省市都有類似都市報這樣的報紙,相應來講都是在當地能夠說話口徑稍大一點的,因為他們是市場壓力的需要,以前已經做過兩次(這樣的清理),每次大概能有20%就登記不上了,就搞掉了,比如說《南方週末》前十年前就要把它搞掉,後來是謝非出面才把它堅持過來。
- 關鍵字搜索:
-
維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