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競爭力排名第四 幸福感墊底

根據中國社科院最近發布的《2011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在中國294個城市中,深圳的綜合競爭力排名第四,位列廣東省第一。但「幸福感」一項中,深圳在全國排名243位,在全省墊底。

中國社科院新近公布的2011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深圳城市競爭力下滑為全國第四,經濟競爭力排第三,但是文化競爭力排第20,居民幸福感、社會競爭力和生態環境競爭力都在20名開外,幸福感在廣東最底。

《藍皮書》指出,目前中國城市普遍存在經濟發展與居民幸福脫節甚至倒掛的情況。如何把城市經濟的快速發輾轉化為居民幸福感的提升,是中國城市必須解決的難題。《籃皮書》的調查發現,居民幸福感與經濟指標的相關性普遍較低,只有經濟規模和收入水平與居民幸福感相關。以廣東為例,經濟最發達的珠三角九市,幸福感競爭力排行均表現一般。綜合競爭力全國排行最高的廣州,其居民幸福感也僅為48位;深圳的幸福感指標,全國排名則僅為243位。

美國民間機構「勞改研究基金」的中國社會問題觀察人士楊莉黎,就深圳為何在競爭力方面排高位,但其幸福指標卻很低的原因作了如下分析:

「中國的經濟發展總體都有一個畸形發展的情況。人民並沒有同步分享到經濟發展的成果。由於一些城市片面地講究GDP的增長,經濟規模的增長,反倒不去顧及民生、不去顧及人民的人權方面的要求。這樣就出現了經濟發展指數很高,但是民眾的幸福感很低這樣的一種矛盾。深圳的表現是比較典型的,實際上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是普遍存在的。這次藍皮書列出了幸福感比較高的城市是石家莊。但是我在網上看到很多石家莊人說我們是被幸福了。也就說他們跟深圳的居民一樣也不那麼幸福。」

《南方都市報》日前的有關報導援引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的話說,經濟發達程度與幸福感的「倒U」趨勢已經顯現。一些較發達城市已經走到了或正在走向「倒U」形的拐點右方,幸福感呈下降趨勢。

在今年首次發布的幸福感指數當中,香港人的幸福感指數在兩岸四地500個城市中排名271,比2009年下降73名。社科院認為,香港經濟轉型相對較慢,經濟規模優勢已不再明顯,而且貧富差距較大,增加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就中國經濟增長與民眾幸福感的問題,旅美中國作家,前《河殤》作者之一謝選駿先生表示:

「一個因素就是這些競爭力比較強的城市,他們的生活也比較辛苦,競爭性大,老百姓肯定也就比較累;第二個方面的原因就是這種競爭力比較強的城市一般資訊也是比較發達的,他們跟國際上相比當然幸福感會更低,覺得自己活得那麼累,但是收穫還不是很夠。中國的高增長率多少會給老百姓帶來一些好處,那肯定是不成正比的。提高的幅度遠遠不如中國的經濟增長的幅度來得那麼大。老百姓是比較辛苦的,因為付出了很高的勞動,得到的收穫沒有應該得到的那麼多。這個跟中國的政治制度也有關係。因為中國老百姓他們沒有選舉權。沒有選舉權,它無法影響政府的政策,如果它有選舉權就可以影響政府的政策。這樣就可以迫使政府多分一些錢給老百姓。」

今年香港的競爭力繼續保持在第一位,這是2006年香港被納入排名以來第六次名列前茅。然而,藍皮書同時警告說,香港儘管依然領先,但上海、北京、天津、重慶等內地城市競爭力指數大幅攀升,拉近了與香港的差距。

這是中國社科院第九次發布城市競爭力藍皮書。除了綜合增長競爭力、經濟規模競爭力、經濟效率競爭力、發展成本競爭力、產業層次競爭力、收入水平競爭力這6個形成綜合競爭力排名的分項指數外,今年特別新增了幸福感競爭力指數。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