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銅是如何過剩的?(圖)

人們很容易就會以為,全球銅資源即將枯竭。

銅是全球經濟中一個至關重要的紐帶,幾乎每一幢建築物和每一個電路都會用到它。今年早些時候,銅價連破數個歷史記錄,飆升至每噸1萬美元。語言銅價在年底前可能突破1.3萬美元的聲音一直沒有斷過。

但在作為中國銅進口門戶的上海港口外高橋,卻堆積著大量的銅。中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銅消費國,消耗著全球40%的銅供應。

銅供過於求的現像在中國越來越明顯,令投資者惶惶不安。銅價已較2月份的高點下跌750美元,上週跌破每噸9000美元,為3個月來首次。一些現貨銅商甚至更為悲觀,他們表示,「死氣沉沉的」現貨市場與期貨市場之間斷開了聯繫。

諮詢公司Brook Hunt的董事長理查德威爾遜(Richard Wilson)表示:「所有人都認為今年的勢頭會非常樂觀,但迄今的證據尚不支持這一點。它需要一點信念的‘飛躍’。」

在中國港口能夠找到銅的一個原因在於,銅被廣泛用作借貸協議中的抵押品。交易員們常說:銅已不再只是一種工業金屬,它還是一種金融資產。通常這指的是西方投機者,但在中國越來越同樣如此。

中國企業,包括一些與現貨銅市場毫無關係的企業,例如房地產開發商,都在通過進口銅來獲得資金,由此繞開中國嚴格的放貸上限。

巴克萊資本(Barclays Capital)駐新加坡的分析師Yingxi Yu表示,這些企業利用當地銀行的短期信用證進口銅,接著賣出,以便為其它投資項目籌資。

這些進口融資協議讓更多銅進入了中國市場,令疲軟的市場進一步惡化。

中國經濟也許仍在蓬勃發展,因此對於銅有著旺盛的工業需求。但隨著銅價飆升和中國收緊信貸,許多企業一直在減少購買,降低庫存水平。

與此同時,創記錄的高價還導致中國廢銅激增,進一步增加了供應。

這些因素都導致了倉庫存貨的急劇增加。據估計,海關保稅倉庫——銅在繳稅之前可以存放於此——內的存貨已從12月中旬的30萬至40萬噸增至60萬噸左右,而交易所庫存已增加了約16萬噸。這些增加部分幾乎全部在中國和臨近的韓國。

交易員表示,供應過剩已促使發往中國的銅轉向亞洲其它地區,而隨著簽署進口融資交易的企業開始虧損,部分銅正從中國再出口。

但對於中國市場的現狀,乃至銅價的前景,市場觀點存在嚴重分歧。看漲者稱,中國市場的疲弱受到短期因素的驅動,比方說,去年末廢銅供應激增以及製造企業降低庫存。因此,他們認為,中國很快就需要重返市場,從而拉低庫存,再次引發人們對於市場短缺迫在眉睫的擔憂。看空者反駁道,在價格深幅下跌以前,中國買家不太可能大量買進——與此同時,他們有著充足的庫存。

這種意見分歧讓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在最近幾週變成了戰場,交易雙方都彙集了一些著名的對沖基金。

市場共識仍是總體看漲,分析師認為,市場在未來幾個月就有可能轉向。麥格理(Macquarie)賤金屬分析師馬克斯萊頓(Max Layton)表示,「當信貸確實變寬鬆後,反彈應該會相當顯著」,這意味著投資者應將一切價格調整都看作是「一個不可錯過且期待已久的買入機會」。

對看漲者有利的是連連受挫的銅礦供應。今年,全球最大的12座銅礦中的4座定然將大幅減產。兩家領先諮詢機構——英國商品研究所(CRU)和BrookH unt都認為,去年和今年加起來的礦山供應增長几乎可忽略不計。CRU有色金屬業務負責人保羅羅賓遜(Paul Robinson)表示:「今年的確存在礦山產量下降的可能性——就差一些意想不到的重大事故。」

但從根本上講,一些人相信,過去幾個月空前高漲的銅價可能已經起到了效果:降低了需求,刺激了廢銅供應的增加。

如果是這樣的話,對銅的大規模投機性投資可能會集體撤出,從而可能導致銅價暴跌。正如一位投資老手所言:「超級週期不會走直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