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舉一個與前例相似的例子。有一天我到某幼稚園和三歲班的孩子們玩開麵包店的遊戲。我扮演買麵包的顧客。
「請給我一個菠蘿麵包、一個紅豆麵包、一個奶油麵包和一個果醬麵包。」
雖然有點複雜,但是三歲班(快滿四歲)的孩子是辦得到的。
「請再給我兩個巧克力麵包和一個紅豆麵包。」
孩子也完成了。那時我看到旁邊有些孩子在看,於是我開口問了其中一個孩子「你要不要一起玩?」「不要!」那孩子丟下這句話就跑走了。
孩子心想「這好像很難,我做不到會很丟臉」,所以選擇逃避。因此不管我怎麼叫他,孩子都不會來。
後來,我和孩子們玩起紙牌。剛剛那個跑掉的孩子也悄悄地湊了過來,坐在我面前。我告訴他「妳不可以玩」。結果那女孩哭了出來。
「剛剛其他小朋友在玩比較難的麵包店遊戲都那麼認真,可是我問妳‘要不要玩’,妳只說‘不要’就跑掉了。現在看到自己喜歡的事覺得有信心就靠過來想要玩,遇到稍微困難的事就不想做跑掉。阿姨,最討厭小朋友這樣了。所以,妳不可以和我們一起玩。」
在一旁看著的幼稚園老師,問我「這麼做,不會傷到孩子的心嗎?」
我回道:「我這麼說不是只針對那一個孩子,而是說給教室裡二十個三歲的孩子聽。只讓孩子在他喜歡的時候做他喜歡做的事,因為大家都這麼做,所以才造成現在不論到哪一家幼稚園或托兒所,都會有大一點的孩子連老師上課說話的時候都不聽,而自顧自地在教室裡走來走去。簡單地說,這樣會害孩子學不會忍耐。雖然不是凡事都應該要忍耐,但有時候還是有忍耐的必要。為了不讓孩子變成一遇到困難的事、討厭的事就退縮逃避──所以我才會這麼做。」其實這樣的情況許多幼稚園都有。
不少人因為聽到「讓孩子自由發展」、「讓孩子撒嬌很重要」,就會產生只讓孩子做他想做的事,他們不想做的事就算了、太辛苦的事不做也沒關係之類的誤解。自由的背後伴隨著責任。要讓孩子自由地發展,大人就必須一直守護在他們身旁。
根據我多年來的經驗,孩子遇到他們覺得痛苦、可怕、困難的事都會有想逃開、逃避的心理。其實,會有「太難了我一定做不到」或者是「失敗了會很丟臉」的想法的孩子,表示他的心理正在順利地成長,而認同孩子的成長也是很重要的事。
因此,如果聽到有媽媽說「我不想讓孩子做他討厭的事」,我都會先問她「妳這麼做真的是為孩子的將來著想嗎?」。
校園霸凌、拒學症、缺乏忍耐力、暴躁易怒、冒冒失失、投機取巧、好逸惡勞、逞凶鬥狠、只想享樂──究竟是什麼原因,讓現在的青少年孩子們變成這個樣子?這是值得你我深思的問題。
為了孩子的將來,在孩子的幼兒期,請體諒他們遇到困難想要逃避的心理,要幫助孩子培養積極面對任何事物的態度,讓他們瞭解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是多麼地令人感到高興。
熱情、體貼,以及對自我行為負責任的自主性──只要在幼兒時期培養好這三個特質,孩子們就會在嘗試錯誤當中,找到屬於他們的幸福之路。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讓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