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地震後國民有序抗災給中國的警示
在 「311大地震」之後,日本國民在災難面前表現出來的冷靜和有序,給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分析人士認為,如果不進行政治改革,中國即使在經濟上得到了高度發展,國民還是很難在精神上達到高尚的境界。
由中國官方新華社《參考消息》報社主辦的《國際先驅導報》星期二發表一篇題為「日本地震的警示:國民有序抗災貴在教育」的署名文章,文章稱,在日本裡氏9.0級特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以及核泄漏等災難面前,日本國民的表現堪稱「模範生」,世界為他們的有序和冷靜感到驚訝。中國的一些網路論壇上也貼出不少震後日本國民表現的照片,比如有序排隊,禮貌謙讓,尊老愛幼,尊重遇難者遺體等等。
旅美作家張朗朗告訴本臺記者,從文化層面來分析,日本人表現出來的教養和他們的和服、劍道一樣,都貫穿著從中國唐朝的漢文化中流傳下來的儒家精神。
「尤其是他們在明治維新以後,在西化的過程中, 他們沒有把東方的精神瑰寶放棄。與其說他們是一種特殊的東西,不是,他們只是把中國古代的這種狹義精神和儒家的傳統甚至於也有老莊的思想,這裡面凝成了一種形而上的,要有高尚情操,把這個發展到了極致。」
張朗朗說,在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這10年,國人的道德底線和起碼的社會責任感被破壞殆盡。文革之後,中國雖然進行了經濟大改革,但資本原始積累階段奉行的還是充滿血腥、爾虞我詐的「叢林規則」。張朗朗表示,如果不進行政治改革,即使中國的經濟發展到人民都可以豐衣足食,國民還是很難在精神上達到高尚的境界。
「因為它所有的道德思想都得是大家在同一個精神平臺才能談。一部分人有絕對的權力,另外一部分人吃飽了、喝足了,沒有任何權力的時候,他怎麼會去講道德?他得想我怎麼取而代之,變成一個官?所以要談公德,它必須在公民社會,大家在同一個平面上才能談。」
《國際先驅導報》援引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提交的一份評估報告說,日本大地震持續了三分鐘,許多大樓劇烈搖晃卻沒有倒塌。這表明今後預防地震努力的方向之一是建造具有抗強震性能的建築。
北京學者、「零八憲章」簽署人之一阿丁認為,根據中國政府的一貫表現,他不相信有關當局會把資金切實落實在建造抗強震性能強的建築上。
「很難要求他們很主動地把防震技術加強。人家能不能把這筆錢用在像學校、醫院、包括百姓的民居身上?很難。像地震局每年的花費,據我所知是20幾個億。那麼地震局20幾個億這個錢首先就不透明,他們到底用這20幾個億做了什麼具體的防震?沒有。」
報導稱,此次大地震中,日本政府以及媒體的總體表現受到外界輿論的肯定,而菅直人政府的一些信息發布不全面的做法也遭到了輿論的監督批評。阿丁對此表示,如果說菅直人政府發布的信息還不夠全面,那中國政府在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之後的表現就更讓人失望了。阿丁說,中國民眾對中國的政府和媒體已經普遍不信任,才會導致最近的「搶鹽」風潮。他認為通過日本的這次大地震,中國政府最應該向日本學習的是信息的公開和透明。
「新聞管制存在的話,民眾有一些信息是不能被他們所獲取的。那麼他們面臨災難的時候勢必會出現一些恐慌,包括一些謠言的流傳都是信息管制的原因。」
據報導,日本核泄漏事件發生後,中國網路盛傳「吃碘鹽能防核輻射」以及「日後食鹽供給將受影響」,自3月16日起,中國大部分地區出現搶購食鹽現象。而幾天之後,發現上當的民眾又開始了大規模的「退鹽」風潮。
- 關鍵字搜索:
-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