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遙遠的呼喚?臺灣文學巨擘感動得無法表達(圖)
開啟臺灣大河小說創作第一人 鍾肇政先生
今年86歲的鐘肇政是臺灣文學一代宗師。日前他經歷了有生以來不曾有的美好,而這美好甚且無法表達!
1945年中日戰爭剛剛結束的時候,20歲的鐘肇政回到鄉下父母親居所,那時的他因高燒不退而損及聽力,危懼感籠罩著他,「那時受創很深,精神上、身體上都有一些傷害,前途茫茫的一種危懼感,害怕未來的日子。」當時由德國詩人穆勒(Muller)所寫而編的曲子「菩提樹」最能撫慰他的心靈。
(<菩提樹>第一小段)
在一個泉水邊,有一棵很大的菩提樹。
我常常都嚮往那樹蔭,
到樹下去作一些夢,
在樹幹上刻下一些很美的語言。
無論是高興的時候,或是悲哀的時候,
我都會跑到樹下去。
戰爭結束,巨大變化與調整來到了臺灣社會面前,諸如語言的轉換、社會價值觀的適應等。鐘肇政開始自學中文,不久,以其初學的中文投稿並獲得發表,開啟了他文學創作的自覺。日後他耗費十餘年陸續完成「濁流三部曲」、「臺灣人三部曲」等巨著。開啟臺灣大河小說的新紀元。
文學評論家葉石濤稱其作品「剖析了臺灣人在日據時代各歷史階段的遭遇和抗爭」,並推崇其作品「有偉大文學特有的濃厚人道精神」。
鐘肇政自言自己一生幾乎把整個精力投注在文學方面。無論是文學創作的實踐,乃至於文學運動的推動,甚至是社會運動的參與,鐘肇政均以其文學家的敏銳感受生活中的一切,他說:「臺灣文學是掙扎的文學,是血淚的文學,我以身在其中一份子,覺得非常榮幸!」
(<菩提樹>第二小段)
今天我又來到那裡,在樹下,附近是黑漆一片
我把眼睛閉起來,
那樹枝輕輕地在搖,好像在向我細語著說:
「來吧!我的好朋友,這裡就有幸福。」
風正吹過來,涼涼的風從我臉上掠過,
我的帽子被風吹走了,我沒有去撿拾,
我就走了。
90年代鐘肇政擔任臺灣筆會會長。臺灣知名作家李喬稱他為「文運重要推動者,也是社會文化改造運動者。」1999年鐘肇政獲頒國家文藝獎,其後並獲得景星勛章、卿雲勛章等殊榮。
2000年鐘肇政接受《臺灣文藝》訪談時,談了許多他關於這首「菩提樹」的記憶,因為「從以前到現在,每次聽菩提樹都會感動落淚」。或者擁有榮耀與尊崇的他仍然在尋找著某種幸福,寄盼著回到泉水旁的那棵菩提樹下?
(<菩提樹>第三小段)
現在,我離開那裡很遠很遠了,
不過,我耳邊還是可以聽到"這裡有幸福"這樣的細語。
我已經離開很遠很遠,
可是一直都可以聽到那細語:
「這裡有幸福!」
「這裡有幸福!」鐘肇政走過深沉,走過榮耀,在寫實中彰顯著精神,在平淡中刻畫出歷史,或許在這天聽到了遙遠的細小的聲音。
2011年3月13日他在臺灣桃園觀賞了神韻藝術團的演出,「我一直都在陶醉的狀態」、「我對她所詮釋出來的一些哲理、佛理等等,都有所感受,也受到相當可觀的感動,這是生平所僅有!」
「我深深的感覺到我的一生,活到這麼大把年紀,好像還沒有觀賞過這樣精彩的表演,以致於我無法表達!」
- 關鍵字搜索:
-
是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