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參加聚會,也不能讓自己太過糾結,畢竟聚會不是生活的常態。
「年終獎發了5萬元」、「搶在去年底又買了輛車」、「剛剛去了趟香港回來」……聚會中透露出財富情況和消費能力,讓不少人在比較中備感壓力。
繼前幾年囊中羞澀出現春節「恐歸族」後,攀比炫富之風又催生了「恐聚族」。不少人在網上表示,如果不願「笑問客在哪發財」,就只能選擇逃避。
年復一年的聚會,早已從敘敘舊、重溫當年感情、說說共同關心的人和事,變味成「炫富會」、「攀比會」和「勸捐會」,銅臭味滿天飛。有媒體在網上作出調查後發現,有近六成網友看不慣聚會中的「炫富」,甚至對此表示「噁心」。
今年32歲的小王患上「恐聚症」,大年初四參加初中同學聚會時,聚會的話題讓平日裡靠「死工資」過日子的他很無語,「今年生意不好做,也就掙了十幾萬」、「搶在去年底買了輛車」……聽著同學的話題總離不開車子、票子、房子,小王心裏很不是滋味。
網友「阿貓」說,她現在還是單身,參加同學聚會時,發現不少同學還帶上家屬,本來是想和同學敘敘舊,結果卻成了看別人炫富炫愛情,感覺聚會變了味,以後再也不去了。
當敘情一聚變成相互攀比的名利場,「恐聚族」們能否將聚會的話題從「談錢」轉到談修身、談養性、談文化、談慈善等方面?功利現象的存在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恐聚族」們在名利誘惑下堅守不住自己那點質樸、澹泊和寧靜,模糊了人生真諦,放棄了基本價值標尺,心為物役,妄自菲薄,最後「逃之夭夭」。
剛畢業時,同學們約定:10年後每年春節期間,都搞一次聚會。記得前兩次聚會,不少同學在「晒」自己不菲的收入,尊貴地位,耀眼的家庭……不幸的是,近兩年的聚會,參加的同學越來越少了,「恐聚族」越來越多了。「恐聚族」都是工作、生活等方面不如意的,覺得在同學們面前沒啥可「晒」,於是不參加。
原以為,同學聚會能加深情誼,互助互勉。沒想到,同學聚會竟成了「名利場」,這令自慚形穢的「小人物」不寒而慄。
有心理專家表示,是否參加同學聚會,都應該保持健康心態。即使不能參加,也無需抱著逃避的心態,別讓聚會成為心理上的負擔,從而造成恐聚、焦慮的情緒。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攀比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