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美報:中國汽車為何在美遇冷

 2011-02-25 13:1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2月18日文章 原題:中國的汽車在哪兒?(作者肯·貝爾森)

從紡織品到玩具,中國的商品已經湧入美國多年,但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尚未在美國的汽車市場取得進展。

在至少五六年的時間裏,華晨、吉利、長城以及比亞迪等中國汽車製造商已經參與過底特律和洛杉磯車展,它們通常還會在車展上宣布將於不遠的未來銷售汽車的計畫。但其汽車從未真正出現在經銷商的展廳裡。

比亞迪F3DM汽車可能將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特例。比亞迪稱,其中國產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將在2012年春進入美國。即使這被證明是真的,行業分析人士稱,這在愈加擁擠的替代動力車市場上可能也僅僅只佔極其微小的一部分。

然而,僅僅讓汽車進入美國市場對中國製造商來說就意味著一種飛躍了。

分析人士稱,這是因為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在為進入競爭異常激烈的美國市場努力之前就許下了雄心壯志。得益於低成本融資以及興旺的國內需求的帶動,中國的汽車製造商在國內一直以飛快的速度發展。這賦予了它們開始在美國銷售汽車的信心,但卻沒能給它們這麼做的能力。

埃德蒙茲汽車專業網站的高級分析師比爾·維什尼奇說:「這不是電腦或手機,只要你一家‘大盒子店’即可。你需要代理經銷商,但這需要大量的時間及資源投資。它們把這些想得太簡單了。」

顯然,過去幾年並不是引進汽車的好時機。在房地產市場下跌,總體經濟隨之下滑時,消費者花錢保守。美國的汽車銷量在2005—2009年間下滑40%,混合動力汽車的銷量也受到油價下降的影響。

中國製造商可以通過銷售更多更先進的混合動力和插電式汽車進軍市場。但據傑迪保爾公司稱,混合及電動汽車僅佔全球銷量的2.2%。

傑迪保爾公司追蹤混合及電動汽車的邁克·奧莫托索稱:「因為消費者對電動汽車及其行駛里程和電池十分謹慎,他們甚至更可能選擇通用和日產等已被認可的企業。」

奧莫托索稱,中國企業可能會收購其競爭者並利用其經銷商進入美國。最有可能選擇這一戰略的是去年收購了沃爾沃的吉利。即便如此,吉利也將在營銷方面投資數百萬美元,並希望美國消費者願意冒險嘗試新品牌。

奧莫托索稱:「中國汽車製造商的問題在於,它們在還不會走的時候就已經想跑了。」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國經濟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