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地農民的困惑
有一個地方,一些無地可種的農民天天守著大片大片的耕地卻不去耕種。這個地方位於北京東45公里處,它叫做河北省香河縣蔣辛屯鎮,這裡的許多耕地被大大小小的圍牆圈成了一塊一塊的格子,而更多荒蕪的耕地被看不見的圍牆所畫分著。
大批良田變成荒地
曾經,香河縣蔣辛屯鎮作為京津農副產品市場的主要供應基地之一,種養植業是其農業的一大特色。這裡有聞莊大蒜、四百戶鹿場、程辛莊小尾寒羊……無論農牧產品價格變成「蒜你狠」還是「羊堅強」,蔣辛屯鎮的居民總能在大獲收益時笑臉以對。
但現在,這裡的村民卻擔心這一切也許一去不復返了。
從蔣辛屯鎮西側的五百戶村到東側的小祁莊,從北側的小馬坊村到南側以前屬於蔣辛屯鎮的現代產業園,本應返青的冬小麥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枯黃的玉米稈和無人勞作的荒地。驅車40分鐘,一路上只能看到幾小片農田還在耕種。
消失的不只是麥苗,「所有的農用設施都沒了,甚至連以前豎在道邊的基本農田的碑都不見了。」路旁的村民說。
這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小馬坊村村民李某說,從2007年開始,蔣辛屯鎮的土地多以流轉的方式,陸續被轉移到了各村村委會名下,之後便閑置了下來。
「我們村的事情還得從2010年2月說起。」村民李某回憶道。
2010年2月,小馬坊村村民突然發現,黨支部書記閻書昌、村委會主任稿立軍帶領雇工,把全村用於澆地的七、八眼水泵拆走,電線桿等電力系統拆毀。當時,村民正準備給冬小麥澆「返青水」,自從所有的農地水電設施不知去向之後,村民只得將此事擱置下來。這時,村民還不清楚村支部意欲何為。
答案直到2010年3月方才揭曉。
「2010年3月1日,蔣辛屯鎮包片幹部王學全帶隊,小馬坊村黨支部書記閻書昌為首的村兩委班子兩路人馬開始挨家走訪,動員村民流轉土地,簽訂流轉協議。」李某回憶。
有村民質疑:土地流轉出去還能收得回來嗎?
「當時王學全說,19年以後願意種地,恢復地貌,還給老百姓種地。但他並沒有明確告知老百姓,流轉的土地是用於農業開發還是用於商業開發。」李某說。
所謂土地流轉,是指土地使用權流轉,是指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的農戶將土地經營權(使用權)轉讓給其它農戶或經濟組織,即保留承包權,轉讓使用權。這對於農業產業化較低的中國,是一項很實用的辦法。
年租金每畝1100元
2010年3月中旬,「經過這一輪動員,再加上每年的租金的確不低,至少對於種糧的農戶來說不低,而地反正都是自己的,我們村民就有所心動,全村村民簽訂了‘香河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流轉合同書’,所有合同書的乙方都是村委會,土地流轉金均為每年每畝1100元,期限皆到農民承包土地的承包期滿為止(即18年)」。
簽完合同書後,村民們立刻領到了補償流轉土地上農作物的青苗費,當年的莊稼也相應地被鏟除。數月後,被流轉的土地周圍豎起了圍牆,儘管有些疑慮,但村民李某當時並未「多嘴」,因為他覺得這一切都進行得自然、圓滿。
小馬坊村在蔣辛屯鎮並不孤獨,因為早在2007年時,蔣辛屯鎮就已展開大規模土地流轉,和它一樣的村子,在鎮裡佔了多數。
在「蔣辛屯鎮經濟服務中心2007年工作總結」中,可看到如下文字:「截至目前(2007年),全鎮35個村共有29個村簽訂了土地流轉意向書,涉及土地3萬餘畝……其中前建、後建、四百戶、聞莊等11個村已完成土地流轉和補償工作,共流轉土地7350.35畝。」
那麼,目前蔣辛屯鎮有多少土地被流轉?蔣辛屯鎮政府給出的答案是:現在還有60%的耕地在耕種。按照舊蔣辛屯鎮(原蔣辛屯鎮於2009年分割為現代產業園區和現在的蔣辛屯鎮)的耕地面積,剩下的40%為2萬畝以上。這些土地,按照村民的說法,「基本都荒著」。
1畝80萬香河縣府3億入袋
「‘基本都荒’這種說法不對,至少不準確。」小祁莊村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村民代表表示,「我們村也有大部分土地被流轉,但並沒閑置,我們村就建上了250畝的墓園,準備辦成公墓。」
沒閑著的土地不止在小祁莊村存在,「我們小馬坊村南面就‘種’起來幾百畝大小的別墅,當然,這不算是最大的,你從京渖高速過來的時候看到的那一大片開發區,就是以前蔣辛屯鎮的土地,現在好多廠房都建成了。」小馬坊村村民李某如是說。
這土地一動工,農民就不幹了。腦子直一點的認為:都蓋上房子和公墓了,這土地收回後該怎麼種。機靈點的考慮,蓋了房子怎麼也得賣不少錢,至少比自己手裡一年一畝1100元要多,這生意做虧了。在城裡買過房子的則考慮,如果建的房屋住上了人,那麼18年後,農民要收回土地時,出了產權問題怎麼辦?
所有的疑慮和猜忌,都在村民得知自己流轉出的土地被以每畝80萬元的價格轉手賣掉時,終於爆發。
「雖然之前就發現村南面有開發商在那裡進行建設,但直到入冬,我們才在網上發現,國內某地產商在7月份以底價約3億1800萬元人民幣投得河北省香河縣國土局出讓的5宗住宅用地,總土地面積約26萬5000平方米,這剛好就是我們村南面的地產商。接下來,我們找了許多途徑去驗證這些土地是否就是賣了3億1800萬的土地,但始終未果。直到我們無意中在國土資源部主辦的中國土地市場網上找到了這五宗住宅用地。」說著,李某展示了在中國土地市場網上的多份「香河縣國土資源局國有土地使用權掛牌出讓公告」,其中小馬坊村附近的五塊土地被標明為住宅用地,面積與地產商公布資料相符。
李某繼續說:「我一開始還不敢確認,但這家開發商隨後公布了所競標成功地塊的位置,其廣告中有一條:……位於京渖高速公路京東第一出口北三公里。這不就是我們村的位置麼?小馬坊村周圍也沒有其它聯排別墅的開發群了。」
3億1800萬元,26萬5000平方米,相當於一畝地賣了80萬元,村民不幹了。「根據‘土地法’規定,村裡的地是農民集體所有的,就是我們老百姓自己的。土地流轉只是把土地租給村委會而已,怎麼就莫名其妙地當成國有土地賣給別人了?」李某質疑,「就算是征地也要走個程序,可是我們老百姓手裡至今還只是流轉土地的合同。」
此後,附近不少村民多次找政府反映問題,但始終沒得到完全解決。
「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中規定:受讓方應當依照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保護土地,禁止改變流轉土地的農業用途;受讓方將承包方以轉包、出租方式流轉的土地實行再流轉,應當取得原承包方的同意;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一般包括以下內容:……(五)流轉土地的用途……
根據當地村民不完全統計,從2008年末開始,僅在中國土地市場網上能夠查到檔的蔣辛屯鎮(包括2009年之前的部分地區)掛牌出讓的土地就有1700畝左右,能夠查詢到的征地信息為零。
在隨後的走訪中,記者前往姬莊、蔣辛屯村、小祁莊、小馬坊村、後建各莊村等部分經查詢有國有土地出讓的村落採訪,當地村民都能拿出當時簽訂的「香河縣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書」。
若合同到期農民買主誰笑誰哭?
「如果是集體土地轉化為國有用地的話,那麼農民手裡不應該有流轉合同,而是應該拿著征地的補償,但你說農民連征地這回事都不知道,這不正常。」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宏觀室主任黨國英提出了質疑。
「實際上,你所說的那片建築區土地性質是國有的,而且並非別墅區。」蔣辛屯鎮副鎮長謝靜說,「其實村裡就是按照正規流轉的手續走的,開發商開發的那片土地應歸國有,小馬屯村村民將會領到12萬以上的補償金。但至於具體土地方面上的操作程序,得問縣國土資源局。」
之前,河北省香河縣國土資源局以瞭解情況的人不在為由,請記者向蔣辛屯鎮政府瞭解情況。
「但我相信,我們在集體土地上是沒有問題的。」謝靜繼續講解。她解釋,蔣辛屯鎮開發按照增減掛鉤的政策,以新農村建設為引導,將農村集體建設用地,也就是村居民區,整合利用,合理節省土地。
「農村建設用地往往比較浪費面積,新農村建設裡的讓農民上樓,便是以住宅小區的模式節省用地規模。同時地方政府受到增減掛鉤政策的刺激,也即是節省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用於復墾,就可以以適當的比率增加當地城鎮的建設用地配額。簡單說,多弄出一畝耕地,就能多拿到一些國家建設用地。」黨國英說。
「我們從農村建設用地節省出來的土地,按照1:1.2的比率進行復耕,同時對節省出來的國有土地進行合理分配,總之,我們是不會讓耕地減少的,相反,我們會保證讓耕地增加。」謝靜最後說。
「只要政府的承諾能夠兌現,農民最終還會擁有土地,只是地點會有所變化。同時,也的確會讓耕地面積增加。」黨國英說。
村民最大的擔心是失去土地,假如不會失去土地的話,那是否就成了農民、開發商與地方政府的三贏?
有村民說,就算是這樣,受損的應該是國家。因為蔣辛屯鎮不少流轉土地長期閑置,閑一年就相當於那一年農田從糧食產量中實際消失了。
但黨國英卻有不同的看法,「其實拿出一些地來搞城鎮開發,不會對糧食產量造成太大影響,但這不代表蔣辛屯鎮發生的事情就沒有任何問題,相反,它代表了一種不能不遏制的風氣。」他解釋道,中國土地利用中最大的問題也許不是無地可用,而是隨意性太強,浪費太多,「北京土地緊張麼?照樣有幾十個高爾夫球場在那。」
他認為,根源在於政府拿地太容易,更準確地說,是拿農民的地太容易。「農民不能說一個不字。」從全中國來說,前期一些地方政府有各種手段讓農民簽字,中間有手段來打破各種規則,事後又能找很多理由開脫。「政府的不規範性導致了此類事情的發生。也許這個鎮政府本意是好的,但好也要講程序,不能先賣了土地而土地所有人還不知道,也不能隨意打破規則,否則的話,最後吃虧的程序是享受前人規畫的子孫後代。」他總結說,「就拿現在農民手裡的土地流轉合同為例,18年後,產權究竟怎麼辦?」
聽到政府的解釋後,李某沉思良久,「如果我們不是失地農民,政府也考慮優先安置我們的話,那麼我們還真沒什麼好說的。但政府說這是國有土地,那就相當於我們的土地被徵用,回不到我們手裡了,但我們手裡有流轉合同,有產權,到時要是買房人再把房產證辦下來,那麼到時該誰笑,該誰哭?」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河北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