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博士:中國崛起的實力

中國官方《人民日報》海外版日前發表短評稱「中國已擁有了和平崛起的實力「,有了和西方平起平坐的地位。本記者石山就此邀請在美國的中國學者程曉農和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章天亮教授討論中國崛起等問題

記者:「《人民日報》海外版2月8號刊登了一篇評論,它的題目是‘中國已擁有和平崛起的實力’。當然是圍繞著中國經濟增長和科技的一些進步談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了。我想先問一下程先生,您怎麼看中國現在的國際地位或者您怎麼看它這篇文章提到的一些論點呢?」

程曉農:「我先不談我怎麼看,我先談中國政府怎麼看。中國政府其實就在去年年底已經改變立場,從和平崛起變成韜光養晦。這位《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這個短文的作者好像並不太瞭解這些情況,所以他寫的實際上正好是中國官方現在觀點的對立面。」

記者:「您介紹一下中國官方的觀點是什麼內容呢?」

章天亮:「去年12月專門負責外交事務的國務委員戴秉國在中國的外交部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做‘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這篇文章實際上算是宣稱中國在過去幾年來一直強調的所謂和平崛起的這個說法現在不再用了。」

記者:「要修正。」

程曉農:「對,它的說法是說‘中國只能與西方大國通舟共渡,而不是同舟共鬥才有出路’。它同時還說‘中國要取代美國稱霸世界那是神話,中國不會在世界上稱霸,不可能也不願意把大把大把的錢都花在軍費上’。官方的鳳凰衛視是這樣說的,它說‘戴秉國所講的基本上可以被理解為中國最高層意圖的直接傳遞’。很顯然,戴秉國的調子和中國崛起論的調子是相反的。」

記者:「那您覺得為什麼《人民日報》海外版還是在談這個崛起的這個話題呢?」

程曉農:「首先這篇文章只是一個作者的個人觀點,不代表正式的政府部門的意見;第二,海外版是負有在海外宣傳責任的。所以,它有的時候仍然在用舊的調子宣傳似乎也是有可能發生的。」

記者:「章天亮先生,您怎麼看這個問題呢?中國民間和官方是對這個和平崛起或者是對中國崛起的這種願望?」

章天亮:「其實我覺得我們從中國政府自己的反應包括它一些施政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政府它並沒有認為自己是在崛起,更談不上是什麼和平的崛起,因為我們可以看幾個基本的事實。中國現在內政外交上可以說是內外交困。從內政上來講,中國在2009年的時候一年投入到維穩的經費就達到5140億元人民幣,僅次於軍費的5300億元,而且這種增幅2009年比2008年一年就大幅增加了47%。這是清華大學社會問題研究所自己的一個調查報告。所以說當中共把大量經費投到維穩的政策上來的時候,我們可以看到它等於對自己國內的這種安定、這種穩定是毫無信心的。在外交上,去年由於北韓的天安艦事件之後,中國其實一直是希望通過北韓來跟國際社會來討價還價,但是這一次國際社會已經厭倦了中共所提出的一些六方會談等等一些設想。所以,從內政上來講或者是從外交上來講的話,我覺得中共現在都處在一種困境(的狀態)。」

記者:「給我的感覺是中國在外交上碰了一些比較硬的釘子,所以中國政府在政策上似乎有所改變,程先生,您覺得是不是這樣的?」

程曉農:「政策調整看來是比較明顯的。但是我不認為主要是在國際壓力下中國被迫做調整。因為實際上中國這個有關的部門對中國將要在崛起的狀態下和周邊國家發生衝突是有所準備的。我同意剛才張天亮先生的看法,我認為主要的原因並不見得是外部壓力,中國的困境很大程度上與中國模式走到盡頭有直接的關係。今後的重點將不一定是繼續對外,用各種高姿態來展現所謂的崛起,相反它可能會收斂一些,而在國內千方百計地維持高壓,內政的壓力才是它調整對外方針的主要原因。」

記者:「章天亮先生,您覺得重新回到這個話題的話,您覺得中國如果真的要崛起的話,它應該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呢?」

章天亮:「其實我覺得一個真正崛起的國家應該是一個自信的國家,一個相信自己國家正在崛起的政府應該是一個自信的政府。至少我想一個國家如果認為自己是和平崛起的話應該是對內、對外雙層的和平,就是能夠和老百姓相安無事,至少應該允許老百姓說話。但是我們看到現在中共的這種輿論封鎖在國內是日漸收緊,敏感詞已經多到不可勝數了。從現在一個文明社會來講,我覺得一個國家的崛起絕不僅僅是經濟或者是軍事方面的發展,而是說它的政治文明要跟得上。」

程曉農:「我想中國政府心裏很清楚,事實上中國現在的經濟狀況正是每況日下。現在的現實表明,中國其實是與崛起,無論是經濟上還是其他方面與崛起正在背道而馳。因為如果經濟上不再高速增長,那麼軍費也好,其他方面的政府開支也好都會被迫壓縮,我想這也是中國調整對外戰略,重新韜光養晦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