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文物與考古發現的文化魅力
積澱於歷史文明中的文化魅力是擁有巨大魅力和永恆之美的,正因為如此全世界無數旅遊者像朝拜聖明一樣不辭辛苦千里萬里甚至日夜兼程,為的是看到夢牽魂繞的歷史遺蹟或考古大發現,還有的熱愛歷史文物的各國有識之士為了看到一件歷史文獻,一件古代的歷史藝術珍品,不惜一切代價,直到親自觀賞到才心滿意足。
這種對古代燦爛的文化遺蹟或珍品的嚮往,遠遠大於對一處秀麗風景的留戀忘返要來的更強烈更持久。
但是,在西歐和北美即使已經歷過漫長的歷史發展,但是經過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尤其是十七十八十九二十世紀資本主義文明帶來的經濟學和深入持久的大規模發掘研究和典藏,幾乎所有的文物考古成果都已呈現在世人的面前,在地下挖掘出產生轟動效應的考古文物遺蹟,已不大可能。但是,在中國,類似的工程卻遠遠沒有竭盡,有的甚至還沒有開始。
不僅如此,已經幾百年來,甚至上千年來收藏在帝王之家或府庫中的大量文物和文獻,甚至沒有機會,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和浪費。像深谷幽蘭,沒有機會展現嫣然之美的歷史笑容。作為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無以發揚光大,是經濟上的巨大損失。
當年,魯迅曾痛心疾首地談論所謂大內檔案廢帝溥儀出走以後積壓於故宮大量重要檔案被裝在麻袋當廢紙出賣一事。正如更早敦煌藏經洞的經文被源源不斷地運往國外。
當時中國一直處於戰亂動盪之中,國人沒有能力整理研究文物與歷史文獻,而破壞焚燬卻一直未斷,尤其是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更是一場對華夏文明的浩劫。中國的歷史過於悠久,中國的地下文物極為豐富,有待於科學地系統地發掘整理。至於幾十年來已藏於各地博物館中的藏論,包括上百萬件的故宮博物院的藏品,還都沒有整理出版就有系統地向中國人和全世界熱愛中國文化的人士展現。熱愛中國,直觀地說來是熱愛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表現凝聚在中國的歷史文物歷史文獻,也就是藝術珍品?
如來到美國紐約的博物館,到巴黎盧浮宮還有倫敦的大英博物館,駐足流連忘返而甚至忘卻時間有的,正是停留在屏息凝神注視一件一件歷史考古文物的那一刻。這是歷史文化之美的巨大魅力所在。聰明的中國人錙銖必較把時間精力在現代商品社會中用於討價還價,卻忘記了祖宗留下的文化遺傳具有更巨大的價值。中國文化的古典之美和永恆的魅力是亞非拉歐美有知之士嚮往中國的資本所在。
現在中國已經不再是一個窮國,與其繼續將外匯巨大順差投資於外國債券,甚至是垃圾債券,不如投資中國的文物考古大發現和研究出版工作,定期在全世界各大博物館巡展。中國文化官員離盡職盡責還相差甚遠,更不用說是對得起列祖列宗了。中國有能力讓大學待業的畢業生還有更有經驗和閱力的文化界人士在資金富裕的條件下,全面認真整理中國的國寶,考古成果和文物文獻的商業價值和歷史文化的價值一樣,會形成良性循環,為整個世界帶來巨大商機和高額利潤。
全世界數不盡的電視觀眾在目不轉睛的觀看中國歷代文物的記錄片,全世界世世代代的遊客都會為看到一件中國古代的珍奇而乘飛機到中國旅行,這早已不是新聞了。
- 關鍵字搜索:
-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