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創古漢字網站 花20年集漢字字源(圖)

近日,一個名為RichardSears的老外稱自己花費20年蒐集了甲骨文、金文等大量漢字字源,並建立了Chinese Etymology網站供大家免費查詢,一時間引髮網友熱議,甚至有網友稱其為「2011感動中國的一個外國人」。

花20年創字源網站

記者點擊進入Richard的網站,胖乎乎的Richard在上面貼了一張面露微笑的照片,旁邊是一段簡單的中英文介紹:「你在這裡看到的是我過去20年努力工作的成果,目標是要把漢字的字源資料放在國際網路上,供大家使用。請捐贈,這樣我就可以在線上保持提供,和及時更新這些資料。這些資料是我免費提供的,而且沒有廣告干擾。謝謝。」

對字源的研究是艱難的,需要極大的耐心和毅力。Richard稱自己一直在獨立完成此事,並不像科研人員那樣可以申請經費支持。也正因為如此,為了堅持下去,他歡迎大家捐贈支持他的研究。Richard在「自我介紹」右邊就設置了一個PayPal按鈕,網友可通過賬戶提供捐贈。

這個網站用起來很簡單,只需輸入你想要查找的漢字,然後點擊「Etymology」按鈕,即可搜出有關這個漢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文等各種字形,還有關於該漢字的粵語釋義。

記者輸入一個「馬」字,關於馬字的漢字字形就出現了197個,其中《說文解字》來的篆體字1個,《六書通》來的篆體字47個,金文編來的65個,甲骨文編來的84個。

另外,網頁上還對「馬」的聲字部分、有意部分分別作了標注,指出「馬」字的文字來源是horse,說文解字對「馬」的釋義,甚至連「馬」的廣東話、臺灣話的發音都列了出來。網友只需下載一個音頻軟體即可通過一旁的小喇叭在線試聽。

網友稱被其耐力震撼

許多網友看了這個網站後感慨,被這個外國老頭兒「震撼了」。不必說隨著電腦的普及,很多人已經開始提筆忘字,而一個外國人卻能夠如此醉心於中國的文字,這種情懷令人感動,更多的人被他的毅力打動,「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

為古文字研究提供便利

一位古漢語專業的復旦大學研究生發帖稱:當年他寫論文時需要大量使用甲骨文,但上網完全查詢不到,於是他就自己花了6個月時間造了6000個左右的甲骨文,可以在電腦上隨意輸入。

「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為什麼我們高校的研究者們,不能聯合起來,做一個大的公益性的成果惠及全國人民,惠及全球願意研究漢字的人呢?」

Richard花20年時間做這件公益的事情,至少說明瞭兩點:一是他在20年前就想到要將複雜的漢字系統進行電子化,這樣在研究的時候就可以很方便地進行各種歷時的、共時的研究。

二是他可以用20年時間來做成一件事,雖然稱不上是太大的學術建樹,但是已經建立了一個很好的研究中國文字的平臺,「如果真如他所說堅持了20年,那他的毅力實在是太過驚人了」。

利用網路平臺受啟發

有網友表示:Richard做的工作,國內已經早有人做過了,只是知道的人不多而已。與其說他感動中國,不如說他給我們了一些啟示。

「Richard利用網路平臺將古文字這門偏窄的知識傳播給了更多對此感興趣的普通人。與其相比,雖然中國的古文字研究已經取得了許多成果,但多數人不知道。或者必須經過一定的學習,比如利用圖書館,通過不同檢索工具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能僅僅依賴網路的免費服務,「與其說老外感動中國,倒不如說他的做法給了我們更多便利」。

釐清漢字字源

Richard稱,自己之所以想到做這樣一個網站,一是因為這項工作一直沒人做,二來厘請漢字字源可以幫助人們準確地理解漢字。

Richard稱自己1972年時,曾在臺灣學習漢語讀寫。「當時我還是個22歲的小夥子,學習漢語讀寫我覺得特別困難。一來漢字雖然由許多筆畫組成,但筆畫與筆畫之間似乎沒有任何明顯的邏輯關係;二來所有的片語組合似乎沒有規律可循。一個很偶然的機會,我發現:瞭解漢字的字源可以幫助我學習漢字。通過理解漢字的原始意義和原始形式,可以幫助理解漢字的演變過程。可惜的是,沒有一本英語書籍能充分解釋漢字的字源問題。在我看來,釐清字源是項能準確理解每個漢字的研究課題,用英語寫出這項研究課題也應該大有裨益。」

按照Richard所說年齡推斷,今年他已經有61歲了。

釋疑

Q:如何看待這條網路新聞的傳播現象?

某高校中文系教授表示,國外漢學家有關中國研究的成果很多,包括學術著述和電子資料庫,這是正常的學術研究。為什麼這個項目會引起網民的關注?

首先是由於這個資料庫被放在網路上,免費供人檢索,很容易被網民發現。再有就是一個網友在微博上用了一個吸引人眼球的標題——「2011感動中國的一個外國人」。這個消息被多家網站轉載,標題也變成了「老外花20年整理古漢字搬上網,網友稱「感動中國」。於是一個網友代表了大多數網友的心聲,一個人的感動變成了「感動中國」,一週之內就形成一個熱點新聞。

Q:人們為什麼會對這個網站感興趣?

中國的印刷出版物規定要使用規範漢字。一般人對繁體字已經不認識了,對漢字的來源和不同字形更缺少瞭解的機會。中國也有免費使用的在線「漢典」,其中也介紹了漢字字源。但是一個外國人開發的漢字資料庫更能引起中國網民的興趣,這對推廣漢字也是有好處的。

Q:如何評價這個外國人所做的工作?

這是一個由精通漢字的外國專家開發的資料庫,其特點是不僅有中文字形,還有英文對譯,便於外國人使用,這是一件很有意義的工作。這個項目參考和歸納了《說文解字》、《六書通》、甲骨文編、金文編、《漢語大字典》等文獻資料和研究成果,進行了數字化整合工作;還利用聲頻技術標注了一個漢字的不同發音(方言等)。最為難得的是他將這個資料庫放在國際網路上,免費為所有網民使用。

Q:中國學者在漢字整理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漢語大字典》對每一個漢字都列出多種有代表性的形體。隨著數字出版技術的發展,許多工具書都開發了電子版或網路版。許多字書(《說文解字》、《康熙字典》)都開發了電子版或網路版。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就根據《說文解字》開發出版了《小篆字型檔》光碟,還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十五」規劃項目「甲骨文計算機字型檔與編碼研究」。《龍語瀚堂典籍資料庫》也彙集了多種古代字書、出土文獻的資料。

Q:普通人如何檢索漢字的不同字形?

人們要根據自己的需要來選擇不同的檢索工具。中國推廣普通話,印刷出版物使用規範漢字,《現代漢語常用字表》發布的常用漢字只有3500字。所以,一般人在生活學習中並不需要認識許多生僻字、異體字。

如果需要檢索漢字的形體演變,可以利用工具書,如《古文字類編》;也可以利用電子資料庫,《龍語瀚堂典籍資料庫》就彙集了多種古代字書、出土文獻的資料。這些資料庫由於開發成本、版權等問題,主要由圖書館購買,為讀者提供檢索服務。在信息時代,讀者要具備信息素養,學會利用圖書館,通過不同形式的檢索工具來解決自己的問題,而不能僅僅依賴網路的免費服務。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