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漣:奧胡峰會誰滿意?(圖)
據稱這次胡奧峰會是中美恢復邦交30多年來最重要的一次
舉世矚目的胡奧會終於緩緩落幕,虛實兼顧的《中美聯合聲明》是本次會談的重要成果。應該說,這一結果已經達到賓主雙方預期,不滿意或者不太滿意的主要是人權團體與關心人權的政治家們。
示好動作
從歐巴馬入駐白宮前開始,中美兩國相互間的期望都經歷過高開低走的巨大落差,經歷過不斷的摩擦之後,雙方現在終於在「基於現實、注重結果」(希拉里·克林頓)的利益考量下安排了這次高峰會議。
北京為胡訪美做了精心安排。一個多月前由主管外交的國務委員戴秉國出面宣布「中國要取代美國,稱霸世界的說法是一個神話」,「中國不當頭、不稱霸,不爭霸」。為了表達中國的誠意,北京在胡訪美之前展示了一連串示好動作: 「大小摩」合資券商申請雙雙獲批;央行保證增加人民幣彈性;與此同時還宣布對侵犯知識產權「零容忍」,逮捕4000多知識產權嫌犯,以示保護知識產權的決心。
更讓白宮高興的是,胡錦濤將訪美的重要站點選在芝加哥──歐巴馬的政治後院。據說胡錦濤主席在芝加哥簽訂了至少25項協議。
國內因素
北京為了不讓自己的真實要求被美國那長長的議題菜單所湮沒,胡錦濤主席在訪美前特意接受《華爾街日報》與《華盛頓郵報》的書面採訪,提出美中關係四要點:加強對話和溝通,增進戰略互信;摒棄「零和」冷戰思維;尊重彼此對發展道路的選擇;堅持互利雙贏、共同發展。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其實就是要求美國尊重中國「選擇」的發展道路──一黨專制的中國模式。19日在白宮舉行的聯合記者招待會上,胡錦濤主席堅持表達 「人權的普遍性必須與中國的具體國情相結合」。
中國的對美韜略為什麼會在去年最後兩個月內發生如此重大的變化?這倒並非國際壓力的煎迫,而是國內情勢使然。2010年,「中國製造」因成本上升、罷工潮迭起而難以為繼,北京被迫宣布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繼之是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物價騰踴,人稱「消滅中產」;各地政府基於財政壓力不斷拆村並居,奪取農民耕地與宅基地,導致民變蜂起。
十七屆五中全會後,中共高層對國際國內局勢作了全方位評估後,為了全力對內維穩,只好暫時收斂「和平崛起」的雄心,用經濟外交來換取美國尊重中國的「核心利益」:一黨專制的中國模式。
白宮主打「經濟」
出於自身的現實利益考量,白宮欣然接過中國遞過來的橄欖枝。自從歐巴馬入主白宮之後,用提高福利之舉刺激經濟收效甚微。為了降低失業率,給美國人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歐巴馬希望提高對中國的出口,加強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儘管美國各界為這次峰會列了長長的菜單,但白宮的主打項目卻放在「與中國重要的經濟關係」上。
19日,來自微軟、高 盛、通用電氣、波音和可口可樂等14家美國知名公司的首席執行官應總統歐巴馬的邀請,在中美峰會期間與胡錦濤會晤。胡主席帶 來4名關鍵的企業主管出席會談,他們分別代表中國的計算機科技、家電、汽車零部件和投資公司。
歐巴馬總統總結,這次奧胡會前後簽訂的協議將使美國出口額增加450多億美元,這些協議還將使中國在美國的投資增加幾十億美元。據白宮官員預測,這些新的商業協議可為美國解決23萬5千個就業機會。
安撫美國會
對於多年來成為中美爭執焦點的人民幣匯率,中國外交部希望美國議員不要干擾胡主席美國之行,並重申將堅定不移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用做足姿態來安撫美國國會。
如果要將美中兩國的合作態度做點區分,可以說,美國希望長期戰略利益與眼前經濟利益兼顧,此次會晤則謀求將焦點放在中美之間「重要的經濟關係」上。中國則立足於長期戰略利益,希望兩國合作建立在「相互尊重彼此發展道路」的基礎上,意即你美國今後少拿人權話事來「干預中國內政」,為此願意在經濟上加強合作。
淡化人權議題
這次奧胡會談的清單中列舉了有關人權、臺灣、西藏等一系列中共政府非常排斥的議題。在美國的堅持下,胡錦濤出席了白宮聯合記者招待會,讓記者有機會就中國的人權問題公開向胡錦濤提問。儘管如此,人權議題在奧胡峰會期間始終未成為主要議題,因此引致了美國政界及人權組織的批評。參議院民主黨籍的議長裡德,眾議院共和黨籍的議長貝納與參院少數黨領袖麥康納都未參加歡迎胡錦濤的國宴。
對這一結果白宮並不意外。國務卿克林頓早就表示「歐巴馬政府正在尋找與中國盡量多的共同點,但同時會堅持美國的價值觀和利益」,其他的白宮人士也在相關場合提出,「會談的象徵性意義在於實質意義」。
我的看法是:將推動中國的人權與民主寄望於中美兩國首腦會議並不現實。推動中國人權進步需要在國內構建政治平臺,外部推動固然重要,但絕非主要推動力。如果說第三波民主化的成功得力於以美國為主的西方世界的推動,這次並未藉助外力的突尼西亞革命卻說明:只要國內民眾的權利意識日臻成熟,改變的機會就會不期而至。
- 關鍵字搜索:
-
何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