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叔的風骨(圖)


華叔的一生,可用仁、義、禮、智、信來概括

新年伊始,香港民主派元老司徒華病逝,享年79歲。其遺願是:遺體火化後骨灰分為兩半,一撒海上,北望祖國大地;二置歌連臣角花園中,貼近香港土地和香港市民。

華叔曾任教師9年和小學校長31年,桃李滿天下。華叔自七十時代起就從事社會運動,1973年出任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首任會長。華叔從1985年參加香港立法局教育界功能組別議員選舉,後又參加地區直選,擔任了近18年的香港立法會議員。1989年六四後,華叔退出基本法起草委員會,組織成立香港市民支持愛國民主運動聯合會,並任主席。華叔發起成立香港民主同盟(香港民主黨前身),推動香港民主政治,是香港最早爭取民主的舉足輕重之人。

華叔的一生,可用仁、義、禮、智、信來概括。

仁者愛人

「惻隱之心,仁也。」仁者愛人。華叔的仁,體現為大愛,愛祖國,愛同胞,愛民主,愛中國的傳統文化。

華叔的愛國不是報恩,而是由於民族苦難。民族苦難的深重,激起華叔的惻隱之心。華叔的愛國,嚴格區分了愛國不等於愛政府,不等於愛執政黨,而是愛同胞。

華叔的愛同胞,最瞭解同胞在解決溫飽之後對民主、自由、公義等普世價值的追求。華叔的愛同胞,竭盡全力,組織募捐,救內地同胞於地震、水災、旱災等自然災害之中。

華叔的愛民主,執著地堅持了21年每年在香港維園舉辦全球最大的紀念六四燭光晚會,將民主之光薪火相傳。

華叔的仁愛,還體現在對戀人的愛始終不渝,終生不娶。

義者助人

「羞惡之心,義也。」義者,在別人有難時出手出頭,助人一把,即為義。

華叔的義,最早體現在他擔任小學校長教書育人之時,將從未考得中學學位的畢業班學生,全部送進中學。

華叔的義,集中表現在六四後的「黃雀行動」上。華叔作為行動的組織者,精心策劃,營救和幫助逃亡學生達700-800人。

華叔的義,舍小我成就大我,甚至連老人「生果金」都捐出來舉辦各種社會活動。

禮者敬人

「恭敬之心,禮也。」敬人即為禮。講究人際關係的正常規範如禮儀、禮制、禮法。

華叔的禮,具有師者風範。在從事社會運動中,先禮後兵,不搞強硬抗爭,主張談判協商,能伸能屈,講究妥協,爭取雙贏。政治本身就是妥協的藝術。

華叔給人的印象,永遠是彬彬有禮,為人師表,以理服人。特別是在政見不同,被人身攻擊為「癌症上腦」之時,仍保持「君子絕交不出惡言」的風範。

智者育人

「是非之心,智也。」華叔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大智慧,分是非。

1970年代,華叔組織和參與了爭取中文為法定語文運動,發動教師罷課反對削減文憑教師薪酬及金禧事件等社運,堅持有理、有利、有節,最終取得社運的勝利。

2009年8月,泛民主派中發起立法會議員五區總辭,然後參加補選,藉此表達普選訴求,並把補選作為變相公投。華叔支持民主黨不參加「五區公投」。

與此同時,華叔支持香港政府提出的2012政改方案,力爭黨友及市民認同。香港政改方案的通過,香港民主邁出重要一步,華叔功不可沒。

華叔在爭取民主的社會運動中,原則性和靈活性有機結合,少有意氣之爭。

信者服人

「信者,人言也。」言行一致,不為名利祿所動,「心底無私天地寬」。

華叔是誠信之人,不畏強權,不惑利祿。

前新華社社長許家屯,曾邀請華叔加入共產黨,被其拒絕。

六四過後不久,時任港督衛奕信派人傳話叫華叔不要再搞支聯會,又被其拒絕。

回歸後,董建華三次勸華叔不要再辦支聯會,華叔也沒有理會。

甚至在病入膏肓之際,華叔婉拒回中國內地治療的好意,不願接受優待,以免愧對獄中受虐的政治犯。

斯人已逝,精神長存。華叔這個最不被他父親看好的孩子,為香港的教育事業,為香港的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為中國的民主政治進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其剛正不阿的風骨,成為香港精神;其為人師表的風範,成為港人的一個榜樣。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華叔的瑕疵,瑕不掩瑜。華叔的淡泊精進,為其一生畫上了一個完完整整的句號,成為中國文化的一個較好的腳注。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林貢欽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