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訪美前夕看中國的外交政策與外交困境
中國國家胡錦濤即將訪問美國,成為今年兩國關係走向的一個觀測點。有媒體指出,今年全球的各大國際事件中,首先是中國和美國的對峙局面。其實最近幾年來,這已經成為「全球性危機」。
中美之間有關人民幣匯率和貿易逆差的問題,早就不是新聞,而隨著美國經濟情況沒有出現明顯好轉,可能讓中美對峙問題持續惡化。隨著中國國力越來越強,經濟實力已經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又握有大批美國國債;而在歐洲面臨另一波債權危機之下,中國又以老大哥的姿態,對歐洲經濟強力支持,並實際買進大批歐債。
而在政治上,中國在朝鮮和伊朗問題上與美國意見分歧,並且極力拓展在東南亞的影響力;在軍事上,中國的航空母艦戰鬥群即將成軍,新一代戰機研發完成。這些發展都對美國構成莫大的挑戰。加上美國國會眾議已由共和黨掌控大局,未來中國和美國之間的摩擦可能升高。
中國著名異議人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王軍濤最近撰文指出,評價一個國家的外交,有四個領域和三個層面。四個領域是:安全、經濟、人權和綠色話題。兩個層面是:國際組織和雙邊關係。
在安全領域,中國已經是最讓國際社會擔心的能在未來挑戰現有和平秩序的大國;中國袒護的北韓現在是最危險的戰爭策源地,北韓威脅的是人類經濟和人口最密集的區域的和平秩序。在經濟領域,人民幣匯率、外匯結餘、廉價出口、關稅、盜版等是扭曲國際市場的最大因素。在人權領域,中國不僅是政治迫害、新聞和律師等方麵人權災難之最的國家,而且中國還是國際人權組織和機制中反對國際干預聯盟的核心國家。在綠色話題方面,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按照現有的粗放發展模式,將對人類資源、環境、糧食等方面造成巨大的壓力,地球無法支撐中國進入發達國家造成的效應;但中國現在必須維持高速發展模式,於是藉口反霸和反對不平等,杯葛現有的有關地球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
在國際合作機制中,中國不顧國際關係基礎性淮則和大國的責任,完全從自己的需要出發,有選擇地承擔國際責任,並採取中國傳統的東周和三國式的權謀手腕,連橫合縱,軟硬兼施,虛實相間,各個擊破,攪亂各個國際組織按照既定功能和目標的正常運作。在主要的雙邊關係中,中國與周邊國家在領土領海的衝突不斷,導致周邊國家都歡迎美國再回到亞洲;在與世界主要大國的關係上因利益和價值衝突不斷,業已成為主要大國最頭疼的國家。
王軍濤認為,導致中國給世界造成麻煩並給自己造成外交煩惱的真實原因是,中國的制度和政府外交文化與國際社會的秩序不能兼容。今天的國際秩序是自由民主國家在戰勝法西斯之後建立的,在社會主義陣營崩塌後成為國際社會和平交往的統一的架構。九零年代初,中國為了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技術和資源,表示願意接受這樣的秩序。國際社會知道,中國這樣的內政國家不會接受這樣的秩序,但寄希望讓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獲得發展的實惠而接受這樣的秩序,然後遷移到國內改革建立與國際秩序兼容的國內秩序。然而,二十年過去了,中國以暴力維穩劫掠大眾並藉國際市場發展起來,度過了政治危機,但並沒有改變國內制度。零八年金融危機又以黨國壟斷權力度過經濟危機,開始挑戰仍處於危機中的其他強國。國際社會終於看到,中國再次印證了過去的規律:沒有自由民主的內政一定會與現在國際秩序發生衝突。
中國與世界正在走向全面的衝突:先由價值觀開始,然後是經濟磨擦,最後是軍事碰撞。現在正在由第二階段向第三階段過渡,這是中國內政決定的。中國存在太多的問題,現有制度不僅不能解決問題,而且是問題惡化的制度性條件。只有粗放式快速發展才能緩解國內的衝突,而這就要與世界其他國家衝突。只有建立民主自由的制度,才能對內化解矛盾,對外兼容現有國際秩序並恢覆信任。
- 關鍵字搜索:
-
胡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