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國忠:不限制政府開支通脹將失控(圖)

危機四處潛伏

歐巴馬政府剛剛通過一項大規模減稅法案。法案通過的背景,是美國已擁有巨額財政赤字,同時,國家債務已升至「二戰」以來的最高水平。美聯儲不久前又再次強調,要將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進行到底。其意圖十分明瞭:只要失業率高、通脹率低,它將繼續量化寬鬆政策。

以前,我曾數次闡明,為什麼美國的刺激政策無法帶來持久增長。

我不敢肯定,美國經濟刺激的支持者是不是相信自己說的話。歐巴馬實行新減稅政策,其真正意圖是促成他在2012年再次當選。

今年的中期選舉表明,除非美國失業率顯著下降,否則,屆時,他競選連任必將失敗。

我認為,美聯儲的意圖是靠通脹解決美國債務問題。

美國的家庭部門需要將其槓桿化措施削減一半,使其恢復正常。如果美國的家庭部門增加儲蓄,美國經濟將長期疲軟,財政收入將持續低迷,政府赤字將失控。美國可能陷入惡性循環。如果美聯儲通過通脹減少槓桿化,美國經濟則能擺脫這種命運。

通脹對美國來說是好事,因為外國債權人持有的金融資產相當於美國GDP的近100%。對於外國債權人則正相反。由於持有龐大的美國國債,中國將遭受更加嚴重的損失。事實上,如果外匯儲備價值蒸發,中國將變得非常脆弱,除非其結構性問題得到解決。

不論人們如何看待美國政策的意圖和有效性,這些政策將在2011年為中國解決其通脹問題創造良好環境,而不必擔心增長放緩。

2010年,中國的名義GDP可能將達到6萬億美元。如果今後10年每年以5%的幅度遞增,即保持前10年增幅的一半,2020年,中國的名義GDP將達到15.6萬億美元,足以媲美美國目前的GDP。穩定增長,而非冒險獲取最大增長值,符合現在中國的最佳利益。

一些分析家認為,發展中國家必須經過極其危險和不平衡的增長期,方能擺脫貧窮。我同意這一觀點。對於大多數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需要在基礎設施和提高製造力方面儘可能大力投入。投資效率的傳統觀點並不適用於發展中國家。但是,中國已實現跨越式增長。如果中國「照直走」,就可以在可預見的未來躋身發達國家的行列。

但是,現在還不是中國冒風險保增長的時候。對中國來說,就算增幅為5%也夠了。在增長和穩定之間,中國寧可側重於保守。

大規模金融危機絕不是無心的小錯釀成的,往往是由於採取延長經濟週期的政策,而又想避免必要的結構改革。

發達國家的根本問題是其「二戰」後建立的高成本社會在全球化時代無法持續,因為全球化拉低其勞動收入,使得用於支持福利社會的財政收入也因而下降。格林斯潘採取易於產生泡沫的流動性政策,誘使美國的家庭部門增加債務,維持已有的生活方式,從而將潛在的結構性問題掩蓋了十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也由同樣的力量引發。

美國正在靠政府發債應對金融危機的後果。一些歐洲國家這麼干也有一陣了。當然,美聯儲能將政府債務貨幣化,即美國未來不必乞求外界援助來處理其公共債務。但如此大規模地增印鈔票,很可能導致美元幣值全盤崩潰,步1998年俄羅斯盧布之後塵,因此造成惡性通脹。

雖然惡性通脹有利於美國消除外債,但美元將永遠失去其作為儲備貨幣的地位。如此解決問題,對美國來說或許沒有好處。

發展中經濟體正面臨通脹和資產泡沫問題。由於跨國公司希望利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成本差異來套利,全球化為發展中國家帶來空前的資本量。此外,前者的低利率也引發熱錢流入後者。發展中國家產生大大小小的通脹不可避免。

發展中國家的資產泡沫問題更嚴重。全球化為它們帶來繁榮,但並未被其人口平均共享。

那些在發展中國家做著發達國家依然保留的工作的人,享有發達國家的工資。而那些在發展中國家相互競爭者,只能拿第三世界的工資。前者比發達國家的同行生活成本低,因此有大筆積蓄購買資產。這導致資產價格上漲。各國政府都被吸引,並將其作為簡單的收入來源。因此,它們使得泡沫越吹越大。

通脹和泡沫尚未使發展中世界產生動盪,是因為美元尚且羸弱,而且湧入的熱錢維持其幣值。歷史上,一旦美元反彈並開始升值,通脹將成為發展中國家的危機。但即使沒有貨幣危機,通脹也能產生危機。它將侵蝕底層人群的購買力。社會動盪將導致政治危機。

中國必須消除房產泡沫

中國的通脹問題,源於過去10年貨幣迅速擴張,以資助龐大的房產市場。結果令地方政府財政收入不斷增加,得以資助其龐大的開支。除非採取措施限制地方政府的開支,否則中國的通脹問題將可能失控。

現在政府承認所面臨的主要挑戰為通脹。中國加過一次息,並數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還宣布計畫引入價格管制。中國連出重拳,採取超常規措施,是因為中國相信,其經濟與別國不同,提高利率等常規手段可能不會奏效,也不一定有必要。中國不願改變人民幣幣值,而是願意調整商品和服務價格,但這一態度到目前並未產生良好的效果。

中國有很多人認為,應該控制貨幣量而不是價格。價格和數量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如果量化措施奏效,它會大幅降低通脹。任何強大的政府都可以通過限制信貸擴張,壓低商品和服務價格,使得量化政策發揮作用。中國政府恰恰就在這樣做。

這一政策目前收效甚微。政府去年就曾控制信貸擴張。但是,系統外的信貸擴張,沖銷了系統內的信貸緊縮。例如,銀行可以將其企業貸款直接出售給他們的儲戶,收縮其資產負債表,以此達到政府目標。但實際上什麼都沒改變。

近期打擊措施不力,公眾對政府治理通脹的誠意產生懷疑。這種看法可能會引發廣泛恐慌,導致家庭部門囤積大米和食用油。如果老百姓不再持有貨幣,全面危機將由此展開。

我一直主張提高利率。但這也無法解決通脹問題。加息的目的是為儲戶維持其財富價值提供補償。加息可以防止社會動盪。但是,要治理通脹,中國必須解決政府開支問題。除非抑制政府開支,否則通脹率將繼續攀升。

有兩種方法限制地方政府開支。一是削減其資金來源。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是出讓土地,徵收物業稅及銀行貸款。最後一個來源正在略微收緊,因為銀行已經揹負大量政府貸款,而且正在努力收縮。但是,這種變化並沒有刺痛地方政府,因為它們借的錢還沒花完。

消除房產泡沫對地方政府融資的影響更大。去年,新增房產銷售額達到GDP的14%。這筆錢最終都被納入政府庫房。考慮到房產市場高速發展,地方政府將來的期望值更高。它們甚至早就想好了該怎麼花這筆錢。

房產市場的收縮量可能達到中國2010年GDP總量的一半。房地產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持有的土地儲備可以建設更貴的房產。如果按目前價格出售所有這些房產,貨幣供應量的需求將迅速擴大,至少將維持過去八年每年20%的增速,即貨幣供應量將每四年翻一番。在此情況下,通脹失控無可避免。

如果通過限制一般定義下的貨幣數量,而通過其他渠道留下信用擴張的漏洞,那只是在用貨幣供應的統計數字玩遊戲。它不會改變現實。通脹率將繼續攀升,即使政府聲稱貨幣增長已經放緩。

只有房價急劇下降,我們才能相信,政府打擊通脹是來真的。房價的水平決定地方政府的支出。治理通脹,必須先擠出房產泡沫。如果房價持續上漲,打擊通脹就只能是做做樣子。

切斷對地方政府的撥款,能不能解決問題?我不太肯定。中國的地方政府非常有勢力,足以對國策產生決定性影響,而且能夠找到提高收入的新辦法。不改革地方政府,中國解決通脹問題是死路一條。

中國是個泱泱大國,而且深受跨國公司青睞,在當今世界已具有諸多優勢。國際環境對中國來說十分有利。只有中國自己犯下大錯,才會引發危機。

中國有一個強勢政府。中國的家庭部門和商業部門都活在政府的影子裡。只有政府系統出現故障,才可能導致危機,阻礙經濟增長。

對中國而言,政府開支失控的危險既明顯又現實。2011年是中國處理這個問題的大好時機。但是,如果中國像以前那樣放過類似的機會,而選擇放大房產泡沫,2012年,中國的經濟將可能硬著陸。這會像上世紀屢次出現的情況一樣,使中國偏離發展道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