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網路流行語大盤點

2010年還未完全過去,很多網友已經開始盤點2010年網路流行語了,其中「給力」「我爸是李剛」等紛紛上榜。如果你現在還在說「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那你不得不承認你out了。

這裡我們首先說下網路流行語現象的出現是一個網路時代的社會現象,2010年度,出現很多描繪社會現實的網路流行語,之所以出現表達嘲諷、譏諷之意的流行語,是因為在某些事件中存在荒謬的東西,並且也沒有一個很好的渠道或者平臺可以表達情緒,只好躲在"暗處"把自己的不滿發泄一下下面我們就盤點下2010 年度網路流行語都有哪些。

No.1 神馬都是浮雲

出處:「神馬都是浮雲」乃是「什麼都是浮雲」的諧音,意思是什麼都不值得一提。而這一句式的流行則源於國慶期間紅遍網路的 「小月月」事件,「小月月」以極其詭異的言行雷倒眾生。「神馬」和「浮雲」的神奇之處,則是當這兩個詞結合在一起時便可組成萬能句式,推之四海皆可用,成為無數網友的口頭禪。

造句:加班就加班,神馬都不要說,說了也是浮雲。

點評:在神馬和浮雲面前,任何言語都是蒼白的。

No.2 給力

出處:在2010年世界盃期間,由於與球場的氛圍相合,「給力」一詞開始成為網路熱門詞彙。 「給力」一詞究竟從哪來的呢?據說是源自中文配音版本的日本搞笑動漫《西遊記----旅程的終點》。畫面一開始,師徒歷經磨難到達天竺後,卻發現所謂天竺只有面小旗子,上書「天竺」二字。悟空不無抱怨地說:「這就是天竺嗎,不給力啊老師。 」所謂「不給力」就是形容和自己預想的目標相差甚遠。而「給力」自然就是有作用、給勁、帶勁的意思了。11月10日,該詞上了人民日報頭版標題,更被普遍認為是網路語言「轉正」的標誌。近來,「gelivable」這一由「給力」生造出來的英文詞彙也開始走紅。

造句:哥,你實在太給力了。

點評:強大的字幕組,你們的翻譯越來越天馬行空啦!

No.3 我爸是李剛

出處:10月16日晚發生在河北保定的一起交通事故中,肇事的官二代高喊:「有本事你們告去,我爸是李剛!」

此事迅速成為網友和媒體熱議的焦點,「我爸是李剛」也迅速成為網路流行語,更衍生出「鯉岡鮁」這一生物,並虛構其生性好斗凶殘,通常為官宦飼養。

造句: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侖蘇,不是所有爸爸都能叫李剛。

點評:這難道是一個「爸」權社會

No.4 羨慕嫉妒恨

「羨慕嫉妒恨」,一語五字,蘊含著豐富的內容----恨源於嫉妒,嫉妒源於羨慕。

對一個人來說,被人嫉妒即等於領受了嫉妒者最真誠的恭維,是一種精神上的優越和快感;而嫉妒別人,則會或多或少地透露出自己的自卑、懊惱、羞愧和不甘,對自信心無疑是一個打擊。學到知羞處,才知藝不精,一個人正是透過嫉妒這種難於啟齒的情感,才真切地意識到了自己的不如人處,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No.5 你應該知道的

出處:卡斯琳,你應該知道的。這是卡斯琳的一句廣告語,卡斯琳登陸中國後這是首次做公共的廣告宣傳,此語一出,迅速被流傳為網路流行語,多形容一個人的孤陋寡聞。如果你說你不知道卡斯琳,那你一定會被認為是時代的拖後腿者。

造句:小月月,你應該知道的!

點評:世界之大,變化之迅速,難免我們會不知道一些新鮮事物,這就需要我們多多努力,否則就會被人說為out。

No.6 鴨梨

出處:「鴨梨」是「壓力」的諧音。百度貼吧中某才子有意無意間將「壓力」打成「鴨梨」,引得貼吧中無數人模仿。而「鴨梨山大」也逐漸走紅。

造句:且把「壓力」當鴨梨,啃下它,你就是勝利者!面對生活,至少還要有「笑熬糨糊」的勇氣!

點評:將壓力這一令人鬱結的詞語稍一改寫,竟解讀出了幾分娛樂特質。

No.7 非常艱難的決定

出處:11月初的3Q大戰想必不少人記憶猶新,此語便出自11月3日晚騰訊發表的《致廣大QQ用戶的一封信》,信中最經典台詞為「我們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隨後網民開始模仿「QQ體」,並在幾小時內便風靡網路。

造句:阿迪達斯剛剛作出了一個非常艱難的決定,一旦檢測到用戶身上有耐克,衣服鞋將自動變成透視裝。

點評:誰比誰更艱難?

No.8 蒜你狠系列

出處:「蒜你狠」源於大蒜價格瘋漲,甚至比肉、雞蛋還貴後人們的無奈。網友據著名相聲演員馬三立的相聲段子發明瞭「豆你玩」,是繼「蒜你狠」後的又一流行用語。而在「豆你玩」之後,糖高宗、姜你軍、油你漲、蘋什麼、鴿你肉,大批三字經猶如一副推倒的多米諾骨牌,形象地展示出食品接力漲價的現狀和群眾的無奈和抗議。

造句:如上。

點評:還要給多少物資起名字?

No.9 圍脖(微博)

出處:「圍脖」是微博的諧音,它從去年開始進入大眾視野,並於今年漸入佳境。從唐駿和方舟子的學歷門之爭,到河北的 「我爸是李剛」事件,再到最近的上海11•15火災的網上直播,微博在幾次事件中均表現出其便捷性和實時性的特點,於當今的網際網路生活中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造句:這年頭,沒個圍脖,還真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

點評:資訊越來越多,耐心越來越少,微博的出現正是時候。

No.10 凡客體

出處:「凡客體」本是廣告商為某服裝品牌設計的創意文案,意在戲謔主流文化,彰顯品牌個性。沒想到,這一以明星效應為賣點的創意文案成了網友調侃的利器,網路上迅速出現了大批採用該文體惡搞明星及虛擬人物的帖子,郭德綱、劉謙、趙本山、韓庚等明星紛紛中招,網友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廣告語也滿是「哪壺不開提哪壺」的黑色幽默。

造句:愛美食,愛紅色,愛足球,愛世界盃,愛占卜比賽輸贏。哥不是傳說,不是巫師,哥是保羅。哥不介意有球迷要吃我,哥和你一樣,哥是凡客!

點評:整個網路都在為「凡客」做廣告啊!

No.11 不怕狼一樣的對手 就怕豬一樣的校友

出處:如果你使用有自動更新功能的輸入法便會發現,作為時下最熱門「群體」之一,「西畢生(西太平洋大學畢業的學生)」3個字已被列為常用詞條。這是網友針對方舟子揭秘唐駿學歷造假系列事件創造出來的流行語,泛指從類似美國西太平洋大學這樣資質存疑的國外「名校」獲得學位的學歷摻水的人。同樣理由,「不怕狼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校友」這句話也在此事件後大亮。

造句:如上。

點評:遙望方鴻漸的克萊登,西畢生笑而不語。

No.12 鬧太套

出處:黃曉明在演唱歌曲 《OneWorldOneDream》時,由於對notatall的發音酷似「鬧太套」而遭網友調侃,從此得名「鬧太套」教主,此詞也因此成為網路流行語之一,以此嘲笑許多明星為了顯示自己的與眾不同卻弄巧成拙。

造句:做人不能「鬧太套」,說英文讓人笑。

點評:教主發音的確不太標準,不過,你能保證你就沒有「鬧太套」的一天。做人要厚道!

網路流行語由惡搞向社會熱點事件轉變

縱觀最近幾年青年網路流行語的發展過程,我們可以發現其呈現的特點:由無厘頭的惡搞或自我表達向關注社會熱點事件轉變。比如很早流行的「我鬱悶氨的吶喊是一種自我心情的表達,隨著「火星文」的流行而逐漸流傳開的詞語的縮寫形式,如「偶(我)、MM(美眉或妹妹)、GG(哥哥)」等是在追求便捷書寫的同時顯現個性的表達方式。

「我只是出來打醬油的」,現在在網上一般用來代替「路過」,用來進行快速回覆;還有像「山寨」(山寨版手機製造)、「宅男、奼女」(日本電視劇《螢之光》,體現一種躲避現實,還原自我的生活態度)、「賈君鵬,你媽媽喊你回家吃飯」(百度魔獸貼吧一次回帖數量和速度都很驚人的網路事件)、「我爸是李剛」(河北大學醉酒駕車撞人事件)等都有具體的事件作其背景。

2010年職場網路熱詞,網路流行語

蟻族

「蟻族」----大學畢業生低收入聚居群體,代表著年輕人,特別是高校畢業剛步入社會不久的職場新人們的一種典型生存狀態。他們和螞蟻有著相似的特點:高智、弱孝群居。根據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和西安等城市研究調查,各個城市的「蟻族」聚居人群數量都相當驚人。2010年,蟻族群體廣受關注,深度報導屢見報端。

逃離北上廣

2010年,一些白領們旗幟鮮明地喊出了「逃離北上廣」的口號,並在一線城市的白領中迅速傳播。在北京、上海、廣州這三大城市,因高房價、就業難、生存壓力大等諸多原因,許多白領紛紛想要逃離,轉到二三線城市或回老家發展。

橡皮人

如果你發現自己曾經敏銳的觸覺已經變得遲鈍、對於職位的上升與工資的提高失去了過多的期待、上司的讚賞與鼓勵總與你絕緣、對同事過激的抨擊無動於衷……或許,你也是廣大橡皮人族群中的一個。比如,曾經打拼多年有過不錯的成績卻開始故步自封、自我滿足的人;始終憑著經驗辦事不懂得變通,久而久之成為了不合時宜的淘汰品的人;越來越不在乎各方面的批評和指責,依然平平庸庸得過且過的人……還有很多人,也許已經身處其中的某處,逐漸地往「橡皮人」的角色靠攏。

N連跳

2010 年最驚心動魄的事件,無疑是全球最大代工廠富士康半年內發生一線員工「11連跳」系列自殺事件。2010年5月25日凌晨,富士康科技集團觀瀾園區華南培訓中心一名員工墜樓死亡。這是今年以來該集團第11宗員工墜樓事件,共造成9死2重傷。對於「11連跳」事件的原因,輿論分析認為,這些工人每天上班、下班、睡覺----這種「鐘擺式」的生活,擠壓著他們的私人時間,人與人之間變得十分孤立,哪怕同在一個宿舍的人,都是叫不出名字的「熟悉的陌生人」。

轉型跳槽

「半路出家」,通常是說中途改行,另謀職業,轉型跳槽。有的是在工作後發現不喜歡最初的選擇,也有的是在工作多年後心生厭倦而轉行。無論哪種原因,「半路出家」的人勇氣可嘉,要敢於面對重重困難,放棄現有的平臺,冒著風險重新開始。當然,成功者有之,失敗者亦有之。一個現象不容忽視,如今的職場上,「半路出家」者越來越多。

杜拉拉

號稱「一個外企職場生存法則的真實縮影」、「一個白領都市時尚生活的生動寫照」、「一個樂觀積極奮鬥勵志的成功範本」的職場小說《杜拉拉升職記》無疑是2010年一大熱詞,無數白領們頂禮膜拜,爭相觀摩這一生動的職場升職教育課。杜拉拉的故事其實就是我們每個職場人的故事。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