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拆遷過度的中國?北京地標酒店悄悄拆除(組圖)

資料圖片:凱萊大酒店

北京市中心長安街的建築面貌可謂日新月異。這個月初,建築工人對位於長安街,曾經引以為豪的地標建築,北京凱萊大酒店開始了悄悄的拆除工作。這個酒店就在市區正中心的東面,離開天安門廣場數街之隔。酒店在1990年落成,但它「現在已落後於社會的進步。」中國媒體稱。很快,這裡就要建起一座新的,更具國際都市氣派的五星級酒店。

不斷變化的城市面貌已成為眾多中國城市中習以為常的景象。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的數據,中國每年完工的建築面積達到20 億平方米,耗去了全球約40%的水泥和鋼材,而造出的建築平均使用壽命才25-30年,雖然中國的法律要求,建築的使用壽命需達到50-100年。「這些數據肯定是危險的訊號。」同濟大學建築學教授鄭時齡說。「很顯然,很多建築被拆除不是因為質量原因,而是由於決策者們普遍的觀念,就是新的東西一定比舊的好。」

將還沒到使用壽命的建築拆除,這種做法在中國由來已久。在文革的十年動亂中,無數歷史建築,包括最古老的孔廟都被紅衛兵們毀於一旦,這些行動表示了他們對舊時代的堅決蔑視。「中國歷史上,每當一個新皇帝即位,他就會把前朝的遺存清除。」莊偉民(音譯)最近對官方媒體說。他是清華大學建築設計和研究院的主任。「這種觀念在我們現在的政府官員頭腦中,還很有市場。」

可做起來並不那麼容易。今年初,中國東部安徽省的一個貧困縣,政府耗資1,500萬美元,並讓推土機剷平了一大片住宅區,為了建造縣政府的辦公樓。這引發了全國範圍的批評聲。另一個事件發生在四川省首府成都市,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僅僅三天,當地政府就搬進了耗資1,800萬美元建造的辦公樓,這又引起軒然大波。那場地震奪走了68,000人的生命,很多人因為住在破舊的房子裡,地震時坍塌而被壓死。迫於壓力,當地政府很快改口說他們打算將這幢新樓出售,然而至今也沒有任何動靜。

與此同時,中國飛漲的房價又刺激了建築業,行業的總收入每年增長18%,而政府在2008年宣布的,總額 5,860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畫,無疑又助了建築業一臂之力。專家們擔心過多的資金湧入房地產業,會增加劣質建築項目和城市建築中粗製濫造設計的數量。 「幾十年前,我們國家主要關心如何為人民盡快地提供住宅,從而產生了大量劣質建築。」鄭教授說。「而現在的情況大不相同,現在的發展商則是無情地追求自己利潤的最大化,從而降低了建築質量。」

其實,自從汶川地震中大量學校倒塌,造成5,335名學生遇難(官方統計)起,建築質量就日漸成為人們揮之不去的憂慮。去年,在上海,一棟即將竣工的住宅樓倒塌,並導致一名建築工人死亡,這一事件被廣泛報導。最後,有六個人因涉嫌違反安全管理規定,導致大樓倒塌,被判刑入獄。數月以後,湖北省武漢市的一棟六層公寓樓倒塌。調查發現,建造大樓的鋼筋結構,被偷換成了脆弱的鐵絲。

對於如何延長中國建築的使用壽命,鄭教授說,主要是要克服人們普遍存在的,對建築物喜新厭舊的觀念。通過政府的支持,他認為能做到。「過去,我們沒有去優先保護老建築,或者如何減少能耗和浪費。」他說,「現在真的應該重視如何建造使用壽命更長,建築風格能持久的建築了。」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